西方文學·舞蹈·機遇舞蹈
美國現代舞新先鋒派的代表人物默斯·坎寧漢所創造的一種編舞法。坎寧漢反對傳統的情節舞蹈,而刻意追求舞蹈的本質屬性及舞蹈動作本身,力圖在作品中使用“機遇成份”和不確定性,創造一種純舞蹈的意境。他認為,人類生活是錯綜復雜的,并非直線式排列,而是由許多紛繁的、偶然的事件的組合,因而舞蹈也應該象生活本身一樣帶有某種無法預定的特征。他往往在編導時,在確定了作品的基本內容以后。準備好大大超過節目所需的若干動作,然后用扔硬幣的方式,決定哪些動作將在節目中被采用以及運用什么樣的隊形表演。或者,他讓一組動作以不規則的順序表演。此外,他還采用靈活的編排方法,允許演員使用自己的一套動作,按自己的想法辦事,而且他們演出時仍可以隨心所欲地跳多跳少,自由選擇節奏。因此坎寧漢所編導的舞蹈大多是很自由的,也是不確定的。有如體育運動比賽,每場比賽都受共同的規則約束,但每場比賽情況都有所不同。坎寧漢認為“機遇”能夠向編導揭示組合動作的各種方法,而這些方法,使編導的涉及面超過他們有意識思維所能想象的東西。他這種方法已成為舞蹈家解放自己、發現自己的創造性的手段,對培養編導能力十分有用。因為作品是不確定的,需要演員自己不停地創造,而不象傳統作品中編導安排好一切動作,演員則依葫蘆畫瓢地照辦。坎寧漢使舞蹈成了一種在舞臺上無固定邏輯可循的片斷組合和非連貫性的活動。他改變了觀眾對舞蹈演出的既成觀念,并發掘出前所未有的動作構成方法,擴拓了舞蹈動作的范圍。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勞生柏
下一篇:西方文學·舞蹈·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