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音略》的主要內容,《十三經音略》導讀
《十三經音略》是中國古代音韻訓詁著作,清周春撰。主要版本有《粵雅堂叢書》本、《叢書集成》本等。
周春(生卒年不詳),字松靄,海寧 (今浙江海寧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官岑溪縣知縣。后為安瀾書院院長, 博學好古, 所著僅見 《十三經音略》 一書。
本書共12卷,編寫體例“以陸氏《釋文》為權輿,參以 《說文》、《玉篇》、《廣韻》、《五經文字》諸書。而審定古今異同,一以字母為主”(秦瀛 《序》); 又掇拾諸家音義、訓詁,詳審博辨。因此,書名雖名 “音略”,實則是繼承《經典釋文》、《五經文字》、《群經音辨》諸書而來的一部專門音注訓詁經傳的詞典。全書內容很豐富,大致包括六個方面:(1)辨明古音兩讀而義不殊的語詞。如卷二 《書經》 “車” 字下注云: “韋昭云:‘車,古皆尺遮翻,后漢始有居音。’ (《詩·召南·釋文》引。宋子京采之,王厚齋以為非。)《釋名》(《書·牧誓·釋文》引)云: ‘古者曰車聲如居,今曰車聲近舍?!?(聲近舍即尺遮翻。《說文》讀若某,亦有依韻者,即此例也。特爾時四聲未甚分別,近舍即近奢耳。故《詩·釋文》引此不曰聲近舍,而竟曰尺奢翻)劉說與韋正相反。其實古時 ‘剛除’ (《易·釋文》)、‘尺遮’ 兩音皆有。如 《北風》 車與烏、狐葉 (蕭恭 《文通》錄有此說),《何人斯》車與舍 (讀如奢)、盱 (葉許茄翻)葉,此正古人兩讀之證。倘拘顧氏古音之說,則舍必音舒,仍入魚韻,何以別古聲如居、今聲近舍乎?”這是根據韋昭的 《辨釋名》與劉熙的 《釋名 ·釋車》,并引 《詩經》兩篇,來證明 “車”字的古音本有兩讀而義無異的。(2) 據音辨物,究其形狀。如卷六《周禮》 “芉”字下注云: “ 《周禮·釋文》: ‘芉,劉(昌宗) 音如羊鳴,近米。’ 案: 羊鳴近米,當讀如‘麻’,依北音開口呼。(《資暇錄》: ‘羊聲嘪嘪然。’)牛鳴曰牟(柳文 ‘牟然而鳴’。《說文》: ‘牟,牛鳴也’),則闔口呼也。牛開羊闔,可謂究極物之情狀?!?3)辨別字音迥異而后世相混的語詞。如卷七《孟子》“向”字下注云: “向字訓 ‘對’ 訓 ‘窗’ 者,許亮翻。亦作‘嚮’,又與 ‘鄉’通。訓地名、人名者,式亮翻;二字音義迥別,本不相混也。所以 《詩·釋文》 ‘塞向’ 如字。……今人于《說文》徐氏之說,往往不能糾正,由其但求字形,而不講求字音耳”。(4)辨別音同義異的語詞,如卷九《爾雅上》“佴”字下注云: ‘佴,而志翻,音二?!柾婆c訓貳異義?!福?《說文》云: ‘佴,次也?!?此即 ‘貳’ 義; 《墨子》云: ‘佴所然也。’ 此即‘推’ 義?!?(5) 辨析俗字,主張從今。如卷十 《爾雅中》 “衖字下注云: ‘衖’,《釋文》戶絳翻,《聲類》以為猶‘巷’字?!福盒i字今音盧貢翻,‘弄’通?!?‘巷’ 字與 ‘衖’ 字,古人通葉。如 《詩》 ‘俟我乎巷’、《離騷》 ‘家巷’,并葉音 ‘弄’。今南音則 ‘巷’(戶絳翻)與 ‘衖’ (盧貢翻)迥別。……要之,巷、衖兩字,義同音異也?!?6)辨析本字,反對泥古。如卷十一《爾雅下》“蘜”字下注云:“蘜,字或作 ‘菊’,又作 ‘鞠’。案 《說文》……。今人 ‘菊’、‘蘜’通用,而“蘜”則罕用矣。然相沿已久,通用固無害耳?!?/p>
本書對《十三經》的音讀、文字、詞義、異文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詳盡的考辨,許多結論與見解都是相當正確的。所涉及到的 《說文》“讀若”問題,其分析也頗恰切。本書無疑是一本十分有用的工具書。然全書對 《十三經》分作音注,重出之處頗多;分門別類,亦不很科學,缺乏條理,給檢索帶來不便。
上一篇:《十三經注疏》的主要內容,《十三經注疏》導讀
下一篇:《十不二門指要鈔》的主要內容,《十不二門指要鈔》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