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來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1)烏衣巷:為秦淮河南,離朱雀橋邊不遠的金陵名巷。原本是東吳兵營,因兵士皆穿烏衣,故名“烏衣巷”。東晉初,王導和謝安等豪門大族居住此地,烏衣巷故又成豪宅居地的代名詞。
(2)朱雀橋:建于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故又名“朱雀航”,為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年間所建,一直為東晉及以后四個小王朝豪門貴族游玩的地方。
【賞析心得】
此詩為懷古抒情詩,《金陵五題》的第二首,詩人站在朱雀橋邊、烏衣巷口撫今追昔,滄桑之感涌上心頭。遙望當年:橋上一對銅質朱雀閃閃發光、栩栩如生,朱雀橋邊熙熙攘攘,行旅繁忙;烏衣巷口,衣冠往來,車馬喧囂,王侯府第富麗堂皇。可如今,放眼望去,野草叢叢、野花點點,橋邊衍生,自長自滅,行人稀落,一片荒涼;小巷深暗,一抹斜暉,日薄西山,寂寥慘淡。
這時,悠然懷古的詩人,按照俗套的寫法,可能要問“烏衣巷有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之類的話了。出人意料之外,詩人望著在朱雀橋、烏衣巷上空翩翩而舞的飛燕,靈機一動,寫出了懷古絕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然在王謝權門高高廳堂檐檁之上筑窠的燕子,不可能活到五百年,但誰又能否定它們不是傳宗接代的新燕呢?它們的祖先,就是當年繁華無比的朱雀橋和烏衣巷的見證者。可今天,烏衣巷歷經六朝變遷(當然包括戰火之亂),房屋已經不是當年宰輔的華廈大院,房屋里住的人也不可能是貴族王公的子孫后代,而是尋常百姓。冬去春來,無可奈何,新燕們只有順應歷史的變遷,飛入尋常百姓家筑窠生息了。
上一篇: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武夷山(二首選一)》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