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松心詩集
一名《松心十集》。詩別集。十集二十九卷。清張維屏撰。張維屏詩,初刻為《聽松廬詩鈔》十六卷,有清仁宗嘉慶(1796—1820)末年刊本。后其門人李長榮從其自高宗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至文宗咸豐四年甲寅(1854)六十年間所作詩中,選錄三百馀首,編為《松心詩錄》十卷,有咸豐四年刊本。此《松心詩集》則為維屏詩全集。卷首有嘉慶二十五年(1820)作者《聽松廬詩鈔自序》、李長榮《松心詩錄序》。收詩始于乾隆五十九年,迄于咸豐九年,按其一生宦歷行蹤,編為十集。甲集為《珠江集》二卷,系十五歲至二十七歲在鄉時所作;乙集《燕臺集》、《燕臺二集》各一卷,為嘉慶十一年至十六年赴京會試時所作;丙集《白雲集》二卷、《羅浮集》一卷,為返鄉后與粵東諸詩人于廣州城北白雲山麓筑霎泉山館雅集唱和及游羅浮所作;丁集《燕臺三集》、《洞庭集》、《燕臺四集》、《燕臺五集》各一卷,為嘉慶二十二年大挑一等,至宣宗道光二年(1822)成進士期間幾度赴京所作;戊集《黃梅集》、《松滋集》、《廣濟集》各一卷,為在湖北之縣任縣令時所作;己集《襄陽集》、《清濠集》、《燕臺六集》各一卷,為調署襄樊、丁憂歸里至捐升同知、赴京候選時所作;庚集《豫章集》、《匡廬集》各一卷,為在江西任官時所作;辛集《桂林集》一卷,為道光十七年告歸后游桂林所作;壬集《花地集》四卷,為道光十七年六月至二十六年歸居廣州城南花地鄉期間所作,時經鴉片戰爭,林昌彝《射鷹樓詩話》所稱“惄然有憂”、“有據鞍顧盼之概”的《三元里》、《三將軍歌》、《越臺》、《江海》、《書憤》諸詩,均在此集;癸集《草堂集》五卷,為道光二十七年聽松園落成后至逝世前所作詩,其中《聲》、《戰場》、《新年入城》等,皆有關廣州人民反英軍入城及第二次鴉片戰爭事。有咸豐九年刊本。穆宗同治十一年(1871),陳澧又選其詩二百馀詩,編為《聽松廬詩略》二卷,輯入《學海堂叢刻》,有德宗光緒十二年(1886)刊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楊誠齋體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