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越上聞子規(guī)》
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
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注釋】
(1)此詩作于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作者知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任上,時年五十歲。越上:越中,今浙江紹興一帶。子規(guī):又名“子歸”,即杜鵑。相傳其鳴啼聲似“不如歸去”,凄厲感人。
(2)煙:霧靄
【賞析心得】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作者因與宰相呂夷簡意見不合,而被貶知饒州,同僚為其鳴不平,卻被指為“朋黨”,其中歐陽修被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次年,范仲淹又徙知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第三年,即景佑五年(1038),又被貶知越州,三年三地,越貶越遠,還遭仁宗皇帝“戒敕”(戒訓(xùn)),作者此時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沉重。這就是此小詩的寫作背景。
“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馬不停蹄、風塵仆仆,作者剛到越州,正值春季,越中地區(qū)、紹興一帶到處可聽到子規(guī)啼聲。它們夜間躲進叢林深處,在霧靄中悲苦啼叫,白天又要振翅飛出,重新尋找芳樹,歇息覓食。“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江南越州,魚米之鄉(xiāng)、山秀水清、春光無限,但子規(guī)啼聲“不如歸、不如歸……”凄厲依舊、哀情動人。其實,它們并不知道,更加凄厲哀絕的呼聲,是來自剛?cè)卧街萏氐膬?nèi)心深處。子規(guī)啼血,是思故鄉(xiāng),此地雖好不如歸。而越州太守的心卻在流血,他是越貶越遠,有家歸不得啊!
上一篇:李光《越州雙雁道中一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趙師秀《約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