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三軍卻(2),交游七貴疏(3)。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4)。
【注釋】
(1)這是組詩《奔亡道中五首》之第三首。
(2)“談笑”句:為戰國時魯仲連退秦事。魯連:即魯仲連,戰國齊人,一稱魯連,常為人排難解紛,不受酬報。據《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好奇偉倜儻之劃策,而不肯仕宦任職……”魯仲連游趙,正遇秦軍圍趙都邯鄲,聽說魏使新垣衍秘密入城,勸趙王尊秦王為帝,以緩解攻勢。趙王聽后,猶豫不決。仲連在趙平原君處聽說此事后,要求見魏使,當面責備使其回去。經與魏使辯論、詰難,陳說帝秦利害關系,堅持義不帝秦,終使新垣衍折服,自行告退。趙國軍心穩定后,會同魏公子無忌(即信陵君)救趙擊秦,使秦退兵。于是趙平原君要封賞他,仲連再三不受,辭別后終身不再相見。后燕大舉攻齊,奪城七十余座。齊人離間于燕后,齊將田單反攻聊城(今屬山東),燕將死守不下,雙方死傷慘重,仲連自告奮勇,給守將寫信,陳述利害,將書信用箭射入城中,使城不戰而下,齊將田單欲賞仲連,他不受,逃隱于海上。
(3)“交游”句:七貴,指西漢時呂、霍、上官、趙、丁、傅、王七家外戚。全句為自從加入永王幕府后,與權貴交游疏遠了,一心幫助謀略天下大事。
(4)魯連書:仍用魯仲連事,詳注同前。
【賞析心得】
這首寫于奔亡道中的詩,充分反映了詩人的執著與天真。璘王派人三次上廬山相請,他以為是重演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其夢寐以求的一天來到了,終于能施展才能,瀟灑自如,在談笑風生中就智退敵軍了。為了實現這一宏愿,自己連權貴都懶得交游了,專心致志為永王謀劃天下大事。“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哪知一到江淮,就被肅宗派人包圍,不到三個月,永王軍隊就被剿滅。可詩人還在惋惜地說:我還留了一支箭,沒有像魯連那樣,將錦囊妙計“射出去呢”。天才的詩人就是這樣,糊里糊涂地上船、從軍,糊里糊涂地失敗、奔逃。最后,還是糊里糊涂地不服氣:我是跟隨永王平叛義師,肅宗為何要派人剿滅自己的弟弟呢?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念念不忘:我還留一箭,未射魯連書呢。詩人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和執著,令人佩服和感動,但他的政治敏感和才干卻實在不敢恭維。
上一篇:張九齡《答陸澧》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高適《別董大二首選一》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