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戲為六絕句》
(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2),凌云健筆意縱橫(3)。
今人嗤點流傳賦(4),不覺前賢畏后生(5)。
【注釋】
(1)這組絕句,在成都作于寶應元年(762),批評告誡當時的年輕人,詞意很不客氣。之所以加以“戲為”,乃表示這僅是戲作,有意沖淡嚴峻的氣氛。在此,選用第一、第二首。
(2)庾信(513—581),字子山,號蘭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六朝時著名詞賦家和詩人。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奉命出使西魏,期間梁亡,被迫強留在長安,其后在北朝的作品更為蒼涼、沉雄,思想和藝術成就更高。文章:指庾信的全部作品。老更成:意為老年成就更高。
(3)“凌云”句:指庾信老年作品,蒼涼沉雄、氣勢奔放,進一步肯定上句的“老更成”。
(4)今人:與下句中的“后生”,均指當時的年輕文人。嗤點:嘲笑、批評、貶低、挑剔。流傳賦:流行于當時的庾信文章。
(5)畏后生:源于《論語·子罕》:“后生可畏。”
【賞析心得】
這首絕句,是針對當時年輕人對六朝詞賦家和詩人庾信的作品妄加評論、嗤點挑剔而寫。其實,庾信原在南朝梁時,出入宮殿,游宴聲色,所作詩文雖有清新之氣,但終難脫離輕靡放蕩的宮體范圍,總覺“不食人間煙火”。但入北之后,國破家亡、忍垢含恥的不幸遭遇,思念家園的鄉關之情,對當時動亂有切膚之感,故其老年作品思想、藝術成就更高,成為六朝集大成的作家和唐詩的先驅者??墒菍@樣一位承前啟后的大家,當時的年輕人并不是認真學習繼承,而是妄加指點,有辱先人,所以作者反唇相譏:怪不得孔子說“后生可畏”。杜甫幽默地說:那么庾信這樣的先賢們,一定會不知不覺地畏服“你們”這些后生了。
(二)
楊王盧駱當時體(1),輕薄為文哂未休(2)。
爾曹身與名俱滅(3),不廢江河萬古流。
【注釋】
(1)楊王盧駱:指初唐四杰: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當時體:當時的文章體裁。
(2)“輕薄為文”:指當時人批評“四杰”的話。例如《舊唐書·文苑傳》所載裴行儉的話:“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哂:譏笑。
(3)爾曹:對“你們”的不客氣稱呼,指譏笑“四杰”者。
【賞析心得】
這首絕句,是為不能正確對待初唐“四杰”的歷史作用而寫。“楊王盧駱當時體”,作者說楊王盧駱為當時文體,它們勝于六朝的浮艷空談風氣,但尚未形成盛唐的現實作風系統文體。他們承前啟后,只是過渡人物。由于時代的局限,他們只能做到如此地步。“輕薄為文哂未休”,可當時人就抓住他們的尚未成熟和不足之處大做文章,譏笑不休,說什么“浮躁淺薄”“鬼點簿”“算博士”等等。大浪淘沙,“爾曹身與名俱滅”,歷史證明,那些無端哂笑者自己才是淺薄者,是匆匆的歷史過客,統統身死名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而初唐四杰卻得到了歷史的肯定,他們的聲名,就像江河之水,萬古長流。歷史會驚人地重復。作者死后若干年,也有人嗤點李白與杜甫,對他們的作品妄加評論,得到的也是同樣的結果,“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那些哂笑者卻是“蚍蜉撼大樹”,身與名俱滅。
上一篇:李白《夜下征虜亭》紀游唐詩
下一篇:劉長卿《新息道中作》對離亂慘象的憂國憂民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