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推人思我》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己聞雁而思故園,安知故園之人不對月而思我?(吳昌祺《刪訂唐詩解》卷十五引唐汝詢語)
【詩例】
題新雁
杜荀鶴
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疏水國秋。
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
【解析】
“推人思我”,即自己思念他人,不說自己如何想念,卻借助想象,寫他人如何思念自己,與“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心理特點類似。這種構思技巧,通常也叫從對面寫來,從對面生情。
《題新雁》開頭兩句寫景起興,黃昏時分,大雁在沙汀水洲間,起起落落。這雁是“新”雁,剛從北方飛回來的,詩人猛然見到的。雁的出現,使人注意到了季節的更替、景色的變化,果真是秋天到了。南國水鄉,“紅蓼花疏”,頗顯清涼寥落。秋至雁歸,觸物傷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到這里,如果平平而下,徑直接上自己對故鄉的如何思念等等,不免落俗,缺乏雋永婉曲的含蓄美。于是,詩人宕開一筆,用“想得”作推測,寫故鄉月下,親朋好友倚樓望月,思念遠在他鄉的自己,估摸著自己的歸期,盼望自己早日歸去。詩人的這一筆,相當于現代電影藝術中的剪接、疊影,超越時空,把“水國”、“故園”兩地思念的情景融匯為一,大大擴展了詩的涵蘊,把異地同心的情意表現得更為婉切。
這種手法,《詩經》中就有,唐詩中的運用也極為普遍,無論長篇短制,還是律詩絕句,各類詩體中都能見到,最典型的莫過于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 《月夜》、李商隱的 《夜雨寄北》 了。
王維寫獨在異鄉,佳節思親之情,推及故鄉兄弟思念自己:“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推人思我,思念更切,曲折有致,使這首小詩,傳為千古佳作。杜甫寫自己羈留長安望月,思念遠在鄜州的家人,而詩一入手卻從妻兒一方寫來:“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直寫妻子“獨看”“鄜州月”,佇立“憶長安”,而自己牽腸掛肚的深情,月下遙望的身影,異地同心的種種意蘊,盡已包含其間。李商隱從設想妻子掛懷的問話寫起:“君問歸期未有期”——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子還不知道,沒有準啊!一句推人思我之問,便問出了多重情思:家人的深切思念、焦慮期盼; 自己的羈旅之愁,不得歸之苦。“寫相互間的情感,自然加一層濃厚。”(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梁氏的話,點出了這種推人思我手法的最妙處。
清人浦起龍解杜甫《月夜》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讀杜心解》),既是對推人思我藝術手法的生動描述,也恰當指出了這一手法賴以產生的心理情感的基礎。藝術技巧之巧妙成功,來源于對生活體會之真切,情感之深摯,這是萬古不易之理。單純技術性的模仿,往往是不易于達到目的的。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有大主腦》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逆挽之法》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