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太伯避歷[1],江蠻是適;文武攸興,古公王跡。》鑒賞
闔廬弒僚,賓服荊楚;夫差克齊,子胥鴟夷[2];信嚭親越[3],吳國既滅。嘉伯之讓[4],作《吳世家》第一。
申、呂肖矣[5],尚父側微[6],卒歸西伯,文武是師;功冠群公,繆權于幽[7];番番黃發[8],爰饗營丘[9]。不背柯盟[10],桓公以昌,九合諸侯,霸功顯彰。田、闞爭寵[11],姜姓鮮亡。嘉父之謀[12],作《齊太公世家》第二。
依之違之[13],周公綏之[14];憤發文德,天下和之;輔翼成王,諸侯宗周。隱、桓之際[15],是獨何哉? 三桓爭強,魯乃不昌。嘉旦《金滕》[16],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紂,天下未協而崩[17]。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于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寧東土。燕噲之禪[18],乃成禍亂。嘉《甘棠》之詩[19],作《燕世家》第四。
管、蔡相武庚,將寧舊商;及旦攝政,二叔不饗[20];殺鮮放度,周公為盟;太任十子[21],周以宗強。嘉仲悔過[22],作《管蔡世家》第五。
王后不絕,舜禹是說[23];維德休明,苗裔蒙烈。百世享祀,爰周陳杞,楚實滅之。齊田既起[24],舜何人哉? 作《陳杞世家》第六。
收殷馀民,叔封始邑[25],申以商亂,《酒》、《材》是告[26],及朔之生,衛頃不寧;南子惡蒯聵,子父易名[27]。周德卑微,戰國既強,衛以小弱,角獨后亡[28]。嘉彼《康誥》[29],作《衛世家》第七。
嗟箕子乎! 嗟箕子乎! 正言不用,乃反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傷于泓,君子孰稱[30]。景公謙德,熒惑退行[31]。剔成暴虐,宋乃滅亡。嘉微子問太師[32],作《宋世家》第八。
武王既崩,叔虞邑唐。君子譏名[33],卒滅武公。驪姬之愛,亂者五世;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六卿專權[34],晉國以耗[35]。嘉文公賜珪鬯[36],作《晉世家》第九。
重黎業之,吳回接之[37];殷之季世,粥子牒之[38]。周用熊繹,熊渠是續。莊王之賢,乃復國陳[39];既赦鄭伯,班師華元。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并于秦。嘉莊王之義,作《楚世家》第十。
注釋
[1]太伯避歷:周太王的長子太伯,因知道父親有立其弟季歷的意向,便主動逃到南方蠻夷之地以避讓。歷:季歷。[2]子胥鴟夷:子胥被冤殺后,尸體裝入盛酒的革囊(鴟夷)投入江中。[3]嚭:伯嚭。[4]嘉伯之讓:太伯讓國高風可嘉。[5]申、呂肖矣:申、呂氏族逐漸削弱。申、呂:虞夏之際所封之國。肖:削。[6]側微:低微。[7]繆權于幽:長于權謀,精妙入微。繆:通“謀”。[8]番番(popo):通“皤皤”,發白貌。[9]營丘:呂尚封地。今山東臨淄。[10]不背柯盟:齊魯在柯邑會盟,齊桓公為魯將曹沫脅迫答應退還所占魯地,后果如約,遂贏得諸侯信任。 [11]田、闞:田桓、闞止,齊大夫。 [12]父:尚父。[13]依之:指諸侯的服從。違之:指諸侯的反叛。[14]綏之:平定安撫。[15]隱桓:魯隱公,魯桓公。隱公為兄,被后者篡弒。[16]《金滕》:尚書篇名,為周公旦所作。[17]協:安定。[18]禪:禪讓。指燕王噲讓位于奸相子之。[19]《甘棠》:詩經篇名,贊美召公的詩。[20]二叔:管叔(姬鮮)、蔡叔(姬度)。[21]太任十子:文王妃太任生下十個兒子。[22]仲:指蔡叔之子,名仲。[23]說:同“悅”。[24]齊田既起:陳杞被楚滅后,陳王到了齊國,改姓田,篡殺了齊國政權。[25]叔:指康叔。[26]《酒》、《材》:《酒誥》、《梓材》,尚書篇名,乃周公告誡康叔的殷亡為鑒,當戒酒、愛民。[27]子父易名:父子之間亂了名分。[28]角:衛國的末代君主。[29]《康誥》:尚書篇名,亦周公告誡康叔的文告。[30]孰稱;即熟稱,特別樂道。[31]熒惑:火星。[32]微子問太師:指微子就去紂請教太師事。[33]君子譏名:晉穆侯給太子取名為“仇”,為師服所譏。[34]六卿:指智、范、中行、韓、魏、趙六卿。[35]秏(mao):消亡。[36]文公賜珪鬯:指晉文公在城濮之戰后獻俘于周,周襄王命文公為伯,并賜珪鬯(chang)事。鬯:香草。[37]吳回接之:吳回接替其兄重黎,為帝嚳火正,乃楚之始祖。[38]粥(yu)子牒之:自鬻熊之后才有譜牒可考。粥:鬻。[39]國陳:陳國。[40]班師華元:楚莊王圍宋一役,因宋大夫華元告以城中食盡,瀕臨絕境的實情,便立刻撤兵。
上一篇:《史記·貨殖列傳第六十九·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1],弛山澤之禁[2],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3],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諸侯強族于京師[4].》鑒賞
下一篇:《元狩之間,文辭粲如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