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元朔五年秋,衡山王當朝[1],(六年)過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語,除前郤,約束反具[2]。》鑒賞
衡山王即上書謝病,上賜書不朝。
元朔六年中,衡山王使人上書請廢太子爽,立孝為太子。爽聞,即使所善白嬴之長安上書,言孝作輣車鏃矢,與王御者奸欲以敗孝。白嬴至長安,未及上書,吏捕嬴。以淮南事系[3]。王聞爽使白嬴上書,恐言國陰事,即上書反告太子爽所為不道棄市罪事。事下沛郡治[4]。元(朔七)[狩元]年冬[5],有司公卿下沛郡求捕所與淮南謀反者,未得,得陳喜于衡山王子孝家。吏劾孝首匿喜[6]。孝以為陳喜雅數與王計謀反[7],恐其發之,聞律先自告除其罪[8],又疑太子使白嬴上書發其事,即先自告,告所與謀反者救赫、陳喜等。廷尉治驗[9],公卿請逮捕衡山王治之。天子曰:“勿捕?!鼻仓形景?、大行息即問王[10],王具以情實對。吏皆圍王宮而守之。中尉、大行還,以聞,公卿請遣宗正、大行與沛郡雜治王[11]。王聞,即自剄殺。孝先自告反,除其罪;坐與王御婢奸[12],棄市。王后徐來亦坐蠱殺前王后乘舒,及太子爽坐王告不孝,皆棄市。諸與衡山王謀反者皆族。國除為衡山郡。
【段意】 寫衡山王謀反事敗及其結局:衡山王上書請廢太子爽,改立孝為太子。爽告孝謀反,孝聞訊即自首供出與己謀反的人,并反告爽大逆不道。全部謀反事敗后,衡山王自殺,孝、爽和王后徐來均以各罪判處棄市。凡參與謀反者皆被族滅,衡山國廢除,改為衡山郡。
注釋
[1]當朝:輪到入朝。[2]淮南王乃昆弟語句:淮南王就說了些兄弟間友愛的心里話,并消除了前嫌,約定共同謀反。昆,兄。[3]以淮南事系:由于跟淮南謀反事有牽連。[4]事下沛郡治:把案子交給沛郡審理。沛郡,治所相縣(今安徽濉溪西北)。[5]元(朔七)[狩元]年:元朔七年和元狩元年為同一年,即公元前122年。[6]首匿喜:為首藏匿陳喜。[7]雅:平素,一向。[8]聞律先自告除其罪:聽說法律規定先自首可以免罪。[9]治驗:審訊結果認為證據確鑿。[10]遣中慰安、大行息即問王:派中慰司馬安、大行李息當面訊問衡山王。大行,掌接待賓客的官,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為大鴻臚。[11]雜治王:聯合審訊衡山王。[12]坐與王御婢奸:犯了與衡山王侍女通奸的罪。
上一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王后乘舒死,立徐來為王后.》鑒賞
下一篇:《史記·汲鄭列傳第六十·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