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江南(一)》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徐遲
火車在雨下飛奔,
車窗上都是水珠,
模糊了窗外景色。
火車車窗是最好的畫框,
如果里面是春雨江南,
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畫。
清明之后,谷雨之前,
江南田野上的油菜花,
一直伸展到天邊。
只有小橋、河流切斷它,
只有麥田和紫云英變換它,
油菜花伸展到下一站,下一站。
透過最好的畫框,
江南旋轉著身子
讓我們從后影看到前身。
1949年
這首詩寫詩人在雨中乘坐火車時,透過雨水迷濛的車窗,遐想春雨江南時節田野上如畫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對江南原野特有的審美感受以及溫馨的眷戀之情。
在藝術上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善于選取較小的角度去表現廣闊的生活畫面。江南特有的風土、景觀、民俗、人情都是一片迷人的大海,詩人要想在一首短小的詩歌里去表現江南,就不能不十分講究藝術角度的選取。這首詩放棄了對江南的整體把握與正面描寫,而是選取了詩人乘坐的火車車窗這樣一個較小的角度。
詩人從這個角度去感受江南,覺得火車車窗是“最好的畫框”,畫框里面呈現的春雨江南將是“世界上最好的畫”。這不僅使此詩取得了容萬里之勢于尺幅之內的藝術效果,也為讀者提供了馳騁想象的引觸點。
第二是這首詩采用了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詩的第一節,寫雨中飛奔的火車,車窗上凝結的水珠以及被雨水模糊了的窗外景色,都是寫實景,是詩人當時乘坐火車時實有的情境。到第二節,詩人用“如果”一轉,沖破了實境的包圍,在迷濛的雨景中,展開了對春雨江南的一片遐想。在詩人遐想的境界中,詩人又突出地選擇了江南最有特色的季節“清明之后,谷雨之前”。
第三節側重寫江南田野的遼闊與美麗,把讀者帶進那無邊無際的油菜花海中,讓你盡情飽覽江南三月特有的風光。
第四節側重寫江南田野特有的格局及變化美。在江南原野上,不只是一望無際的油菜花,還有一座座小橋,一道道河流不停地“切斷”這些畫面,不斷地點綴著江南特有的景致;還有蔥綠的麥壟與色彩斑斕的紫云英輪番變換著裝扮江南的原野,使江南原野顯得美麗而不單調。詩的最后一節,由前面寫想象中的虛境又回歸到寫眼前的實境,表現了詩人乘坐火車時,透過窗口,對急速“旋轉”著的江南特有的感覺。
詩人就這樣將實寫與虛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了虛實相生的藝術境界,比較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江南特有的情思。
上一篇:《施蟄存·梅雨之夕》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丁芒·江南煙雨》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