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齊丞相舍人奴從朝入宮[1],臣意見之食閨門外[2],望其色有病氣。》鑒賞
臣意即告宦者平[3]。平好為脈[4],學臣意所[5],臣意即示之舍人奴病[6],告之曰:“此傷脾氣也[7],當至春鬲塞不通,不能食飲,法至夏泄血死。”宦者平即往告相曰[8]:“君之舍人奴有病,病重,死期有日[9]。”相君曰:“卿何以知之[10]?”曰:“君朝時入宮,君之舍人奴盡食閨門外[11],平與倉公立,即示平曰,病如是者死。”相即召舍人(奴)而謂之曰:“公奴有病不[12]?”舍人曰:“奴無病,身無痛者。”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死。所以知奴病者,脾氣周乘五臟[13],傷部而交[14],故傷脾之色也,望之殺然黃[15],察之如死青之茲[16]。眾醫不知,以為大蟲[17],不知傷脾。所以至春死病者,胃氣黃[18],黃者土氣也[19],土不勝木[20],故至春死。所以至夏死者,脈法曰“病重而脈順清者曰內關[21]”,內關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無苦[22]。若加以一病,死中春[23];一愈順[24],及一時[25]。其所以四月死者,診其人時愈順。愈順者,人尚肥也[26]。奴之病得之流汗數出,炙于火而以出見大風也[27]。
【段意】 記病案之十五:齊國丞相門客的奴仆無病痛但好吃東西,倉公望見其面色,告訴宦官平,這個奴仆患有傷脾的重病,將于春天發病,夏天泄血而死。奴仆果然四月泄血死。病因是多次流汗、受火烘烤、外感嚴重風邪。病案中詳述了傷脾病的面色特征、病情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病人的自我感覺、其體質心情與病情發展的聯系等。
注釋
[1]舍人:門客、家臣。奴:奴仆。朝:朝見。[2]見之食閨門外:看見他在城門外吃東西。閨門,城門之小者。[3]宦者:宦官、太監。平:人名。[4]為脈:診脈看病。[5]學臣意所:在我那里學(醫)。[6]示之:言指給他看。[7]傷脾氣:傷脾之病的病氣。[8]相:丞相。[9]死期有日:言死期不遠。[10]卿:古代對人(男子)的敬稱。[11]盡(jin)食:盡量吃,不斷地吃。[12]公奴:您的奴仆。不(fou):同“否”。[13]脾氣周乘五臟:脾的功能運轉五臟。脾氣,指脾的運化功能及統攝血液的功能。[14]傷部而交:言面上各色部交錯出現病色。部,色部,指臟腑及肢體分布于面部的色診(觀察面色變化了解病情)部位。[15]望之殺然黃:看上去枯黃。殺,衰敗。[16]察之如死青之茲:仔細看像死草、草蓆顏色。茲,草蓆。[17]大蟲:蛔蟲。[18]胃氣黃:脾胃有病面色發黃。[19]黃者土氣:黃色屬于五行中土的顏色。中醫五行說以五行配五臟,并以五色體現五臟的病氣:青色屬肝屬木,黃色屬土屬脾,赤色屬火屬心,白色屬金屬肺,黑色屬水屬腎。[20]土不勝木,故至春死:言春天肝氣旺盛,有病的脾受不了,所以病人春天死。[21]脈順清:脈象正常。[22]心急然無苦:體內病情急迫但無痛苦。心,內部。[23]死中春:死于春季的第二個月。中春,又稱仲春,即二月。[24]愈(yu)順:愉快和順。愈,通“愉”。[25]及一時:延續一段時間。及,繼,接續。[26]尚肥:必然肥胖。尚,必然。[27]炙(zhi):烘烤。大風:暴戾風邪。
上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齊中大夫病齲齒[1],臣意灸其左大陽明脈[2],即為苦參湯[3],日嗽三升[4],出入五六日,病已.》鑒賞
下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齊王黃姬兄黃長卿家有酒召客[1],召臣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