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齊王中子諸嬰兒小子病[1],召臣意診切其脈,告》鑒賞
“氣鬲病[2]。病使人煩懣,食不下,時嘔沫[3],病得之(少)〔心〕憂,數忔食飲[4]?!背家饧礊橹飨職鉁燥嬛?sup>[5],一日氣下[6],二日能食,三日即病愈。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診其脈,心氣也[7],濁躁而經也[8],此絡陽病也。脈法曰“脈來數疾去難而不一者[9],病主在心。”周身熱,脈盛者,為重陽[10]。重陽者,逿心主[11]。故煩懣食不下則絡脈有過[12],絡脈有過則血上出,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13],病得之憂也。
【段意】 記病案之二:齊王孫子病,診斷為氣鬲病,厭惡飲食,常嘔涎沫。服飲下氣湯,三日而病愈。病因是傷心憂慮所至。病案中詳述了該病的脈象、病理,并指出若不及時治療,陽熱過重,使絡脈得病,血從上出,將造成死亡。
注釋
[1]齊王:劉將閭。中子:二兒子。[2]氣鬲病:病名,類似今所謂“噎膈”。鬲,同“膈”。[3]食不下,時嘔沫:言吃不下食物,有時痰涎挾帶食物嘔吐而出。 [4]數忔(yi)食飲:經常厭食。數,屢次。忔,厭煩,不欲。 [5]下氣湯:中藥劑名。 [6]氣下:上逆之氣下降。 [7]心氣:心病的脈氣。 [8]濁躁而經:脈重濁浮躁。[9]脈來數疾去難而不一:言診脈時醫生指下感到脈來急速、脈去艱澀,前后不一。數(shuo):脈象之一,一呼一吸脈搏在六次左右。[10]周身熱,脈盛者,為重(chong)陽:周身熱屬陽病,脈盛又是陽脈,故稱重陽。 [11]逿(tang)心主:沖蕩心神。 [12]絡脈有過:絡脈有病。 [13]悲心:內心悲憂。
上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齊侍御史成自言病頭痛[1],臣意診其脈,告》鑒賞
下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齊郎中令循病[1],眾醫皆以為蹶人中[2],而刺之[3].》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