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田叔列傳第四十四·其后用任安為益州刺史[1],以田仁為丞相長史。》鑒賞
田仁上書言:“天下郡太守多為奸利[2],三河尤甚,臣請先刺舉三河。三河太守皆內倚中貴人[3],與三公有親屬[4],無所畏憚,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是時河南、河內太守皆御史大夫杜父兄子弟也[5],河東太守石丞相子孫也[6]。是時石氏九人為二千石,方盛貴[7]。田仁數上書言之,杜大夫及石氏使人謝[8],謂田少卿曰[9]:“吾非敢有語言也,愿少卿無相誣污也[10]。”仁已刺三河,三河太守皆下吏誅死。仁還奏事,武帝說,以仁為能不畏強御,拜仁為丞相司直,威振天下。
其后逢太子有兵事[11],丞相自將兵,使司直主城門。司直以為太子骨肉之親,父子之間不甚欲近,去之諸陵,過[12]。是時武帝在甘泉[13],使御史大夫暴君下責丞相[14]“何為縱太子”,丞相對言“使司直部守城門而開太子”。上書以聞,請捕系司直。司直下吏,誅死。
是時任安為北軍使者護軍,太子立車北軍南門外[15],召任安,與節令發兵[16]。安拜受節,入,閉門不出。武帝聞之,以為任安為詳邪[17],不傅事[18],何也?任安笞辱北軍錢官小吏[19],小吏上書言之,以為受太子節,言“幸與我其鮮好者[20]。”書上聞,武帝曰:“是老吏也,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有兩心。安有當死之罪甚眾,吾常活之[21],今懷詐,有不忠之心。”下安吏,誅死。
【段意】 先寫田仁不畏強御,刺舉三河的政績;后述田仁、任安兩人均因太子兵事而遭殺戮的悲慘結局。
注釋
[1]益州:州名。轄地包括今四川中部、東部,云南、貴州大部及陜西、甘肅、湖北各一部。刺史:官名。由朝廷派出,監察一州政務,秩六百石。[2]為奸利:以不法之舉謀取私利。[3]中貴人:指宮中為皇帝所寵幸的太監。[4]三公:西漢時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稱三公,是輔佐皇帝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5]御史大夫:官名。三公之一,掌管監察、執法及國家重要典籍。杜:杜周。[6]石丞相:石慶。元鼎五年為丞相。[7]方:正。[8]謝:道歉。[9]田少卿:田仁。少卿,可能是田仁的字。[10]全句說,我們不是不敢講話,希望您不要用誣告來污辱我們。無,通“毋”。相,代詞,指杜氏、石氏兩家。[11]兵事:指太子兵變謀反之事。[12]去:離開。之:往。諸陵:按前文有“仁發兵,長陵令車千秋上變仁”一說,故此“諸陵”似是“長陵”之誤。過:使動用法,使……過去(經過)。全句說,司直田仁認為太子是皇上骨肉至親的人,不想卷人他們中間,就離開城門到長陵去了,使太子逃出了城。[13]甘泉:宮名。在今陜西淳化甘泉山。[14]暴君:暴勝之。太始三年至征和二年為御史大夫。后因斬田仁事不力,被武帝責罵后自殺。[15]立車:停車。[16]節:符節。[17]詳邪:詳,通“佯”,假裝。邪,通“耶”,疑問語詞。[18]傅:通“附”,附合。[19]錢官小吏:管錢的小吏。[20]全句說,希望能給我新鮮美好的符節。[21]活:使動用法,使……活。
上一篇:《史記·田叔列傳第四十四·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田叔列傳第四十四·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