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魯藜》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怕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這首詩寫于抗日戰爭后期。
五十年代隨著詩人遭到不公正的待遇,這首短詩也因而遭難,被扣上了宣揚“卑微主義”的帽子,橫加指責。即使如此,許多人仍然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首格言式的抒情短詩既是詩人的自勉,也是詩人對他人的善意告誡: 我們永遠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投身于人民大眾的神圣事業中。
全詩雖僅四句,卻分為兩節,前后兩節在意思上還有一個小的轉折。前者著重在告誡,告誡人們(包括詩人自己)不要孤芳自賞,自視特殊,爭名奪利,陷于個人利益的泥坑中不能自拔,以致給自己帶來沒完沒了的痛苦。后者著重在勸勉,勉勵人們要甘于平凡,不要考慮索取,而要多些給予,甘做為人民大眾的神圣事業鋪路的泥土。
這首格言式的抒情短詩表白了詩人公而忘私的正確的人生觀。它所闡發的是一種勇于犧牲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精神,鼓吹的是一種富于社會責任感的人生態度,因此,強加于它頭上的“卑微主人”的帽子是十分荒唐的。
在藝術上,這首小詩寫得樸素而清麗,給人帶來哲理性的沉思。由于詩人運用了妥貼恰切的比喻,使人們在“珍珠”與“泥土”的對比之中獲得良好的教益,因此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又摒棄了華麗的裝飾,從而取得了詩的藝術生命。
上一篇:《滬杭車中·徐志摩》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淚·月華·席慕蓉》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