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簡介|鑒賞
明代三種白話短篇小說集《古今小說》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的總稱。馮夢龍編纂。一說馮夢龍、席浪仙編纂。
“三言”共收小說一百二十篇,每書各四十篇。 《古今小說》原刻本扉頁刊有出版者天都齋的廣告,其中有“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種,先以三之一為初刻云”語,可見這三書原是一有機的整體,書商為了便利出版和銷售而將它分成三集,按期刊出。各書正文前均有馮夢龍寫的序言一篇(《古今小說》有題“綠天館主人”的“敘”;《警世通言》有題“無礙居士”的“敘”; 《醒世恒言》有題“可一居士”的“序”),對我們了解編纂者的文學思想,尤其是“三言”的題材來源、編纂目的、編纂情況等,有很大的幫助。
“三言”的題材比較廣泛,大多摭拾當時的傳聞奇事,間有擇取可新聽睹的歷史舊事,加以編撰織補,敷演暢敘而成。據初步考訂,它收入宋元話本二十五篇(《古今小說》七篇;《警世通言》十二篇;《醒世恒言》六篇),其余都是明代作品,包括馮夢龍個人的創作。馮夢龍對前人的作品或作潤色加工,或只簡單照錄,使這部“三言”成為當時白話短篇小說的集大成著作,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時代風貌, 生動地展現了一幅封建社會世俗生活的畫卷,成為那個時代的一面鏡子。
“三言”廣泛地反映了市民階層的生活、思想和愿望。以工商業者、手藝人為主角的小說,約占“三言”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生活在這個世界里的商人、機戶、染坊主人、酒店老板、鐵匠、木匠、裱畫匠、花農、瓜農、窯父、船主、磁工、漁夫、賣油郎……等,都以各自鮮明、生動的面目和杰出的才華,活躍在人們的視野里。 《徐老仆義憤成家》里的阿寄,經商致富,硬是替“沒腳蟹”孤孀顏氏撐起了一個大家業,遠比大房、二房要神氣得多。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請觀懶惰者,面帶饑寒色。”此詩對他的經商道路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辯護。 《施潤澤灘闕遇友》則相當具體形像地描繪了一個小手工業者到“冠于一鎮”的大手工場主的發家史,表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勃興的盛況,以及新興的市民階層對社會變革的堅定信念和進取精神。
經濟領域的激蕩,引起了思想文化領域的劇變。傳統的封建思想和觀念遭到了以李贄為代表的進步思潮的巨大沖擊。處在社會變革時期的市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也有新的變化。這在“三言”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如愛情和婚姻問題,是市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在全書差不多也占了三分之一的篇章。 《樂小舍棄生覓偶》強調“少負情癡長更狂,卻將情字更潮王。鐘情若到真深處,生死風波總不妨。”樂和,朱多福、周勝仙、白玉娘、小夫人,白娘子,劉素香、劉宜春、愛愛等,都是這樣的“情癡”形象。尊“情”、主“情”、言“情”,顯然和封建統治階級強調的門當戶對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舊禮教相對立,有反封建思想的積極意義。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寫一對戀人的“私通”,更是背離傳統道德規范的大膽行動。《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鮮明地表示了對不幸失身女子的同情和諒解,對偽道學所鼓吹的女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蔑視。《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的油販秦重,憑著他的誠篤和老實,戰勝滿城惡少, “獨占”名妓辛瑤娘,顯現了市民階層在愛情生活中的力量。尤其是《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中的韓夫人和《莊子休鼓盆成大盜》中的田氏,對異性的追求更是迫不及待:一個見了二郎神的塑象就“目眩心搖”,“一片春心按捺不住”,一個在丈夫死后僅七天,就在靈堂里調情, “恨不能一條細繩縛了那俏后生俊腳,扯將進來,摟做一處”。這樣的描寫,肯定了人的正常的、 自然的“情欲”,是不能抑制的,也對“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作了鮮明的否定。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篇,還閃耀著尊重人格、追求自由平等的個性解放思想的光彩。
“三言”中還揭露了黑暗的社會現實以及封建官吏的丑惡面目。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張廷秀逃生救父》等,通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暴露封建社會末期“一切都爛透了” (恩格斯語)的黑幕,徹底撕開了罩在它頭上的那層光圈。作者一方面對那些“恃寵貪虐,罪惡如山”的官吏,如嚴嵩父子,賈似道、路楷、楊順、金滿、楊洪、汪岑以及惡霸張委等,作了無情的鞭撻。另一方面,又對那些正直、忠良、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官員和市民如沈煉、秋先、李白、盧楠、張廷秀、鐘義等作了熱情的贊揚。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把一個失敗了的起義者,譽為“烈烈轟轟大丈夫”,隱含著某種思想上的“異端”。
在我國封建社會里,婦女作為男子的附屬物,地位極為低下。 “三言”對此作了否定和批判。如《蘇小妹三難新郎》,一反“男尊女卑”的偏見,認為“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并列舉曹大家、蔡琰、謝道韞、上官婕妤、李易安、朱淑真等歷史上的杰出婦女,表明了作者進步的婦女觀。助夫成家的趙春兒,忍辱報仇的蔡瑞虹等都煥發出民主性的思想光彩。
此外, “三言”中那些公案小說和有關“發跡變泰”的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群眾要求廉明的政治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亦較為引人注目。
“三言”在藝術上有杰出的成就,審美價值較高。
首先,塑造了相當多的獨具鮮明個性的藝術典型。如杜十娘,秦重,蔣興哥、王美娘、秋先、周勝仙、施潤澤、張廷秀等,都栩栩如生。即使是同一類型的人物,也絕少雷同。其主要的方法:一是將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二是在典型環境中來塑造典型人物;三是通過富于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四是精微細膩的心理描寫;五是“不務裝點,而情態反如畫”的白描;六是運用對比、映襯、烘托和情景交融等。
其次,編織故事具有高超的藝術。作者往往從現實生活的底蘊,捕捉創作素材,將那些富有意義的、生動的事件,加以合理的剪裁和巧妙的安排,以達到“欽異拔新,恫心駴目” (笑花主人語)的藝術效果。
在情節結構的安排上,一是單線式的縱向發展,故事有頭有尾,脈絡分明,于平鋪直敘中時見細密、謹嚴;二是雙線式的交叉推進,轉折有緒,前后照應,于跳躍宕蕩中頓現路轉峰回;三是幅射式的齊頭并進,細針密縫,百川歸海,于紛繁多變中疊起層層波瀾。
情節安排的具體特點有三:一是較多的運用偶然和巧合的藝術手法,簡化故事的漫長進程,加劇矛盾沖突的緊張性,使小說主題更為鮮明。二是善于運用各種“細節性”的小道具,紐結生動、曲折的故事,豐富情節,增加戲劇性。三是“懸念”的設置和伏線的安排,使情節曲折有致,引人入勝,造成強烈的藝術魅力。
最后,語言基本保持口語化,又大量運用俗語、諺語,使作品富于濃厚的生活氣息。同時,盡量采用短句,注意音調鏗鏘,節奏感較強。
“三言”在思想內容上的糟粕也很明顯:個別作品丑化農民起義,宣揚忠孝節義、封建迷信和宿命論思想。就是在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里,也往往美丑相摻,魚目混珠。這固然和時代的原因和作者的思想局限有關,也和此書搜羅的小說時間跨度大、流傳情況復雜,內容龐雜有密切關系。
上一篇:《三俠五義》簡介|鑒賞
下一篇:《三遂平妖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