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袁盎常引大體慷慨[1]。》鑒賞
宦者趙同以數(shù)幸[2],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種為常侍騎,持節(jié)夾乘[3],說盎曰:“君與斗,廷辱之[4],使其毀不用[5]。”孝文帝出,趙同參乘[6],袁盎伏車前曰:“臣聞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7],皆天下豪英。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馀人載[8]!”于是上笑,下趙同。趙同泣下車。
【段意】 寫袁盎諫文帝不可讓宦者趙同同輿而坐。宦者趙同常常忌害袁盎,袁盎接受其侄袁種的意見,終于趁趙同參乘之機(jī)勸諫文帝,使趙同當(dāng)眾受辱。
注釋
[1]大體:大義、原則。[2]趙同以數(shù)幸:趙同憑著文帝對其多次寵幸。趙同,《漢書》作趙談。[3]持節(jié)夾乘:節(jié)指符節(jié),古時君主派出的使臣示信之物。持節(jié),持著符節(jié)。夾,夾持。夾乘,指跟從君主的車乘左右護(hù)持。[4]廷辱之:在朝廷上羞辱他。[5]使其毀不用:使他所毀謗你的話不被采用。[6]參乘:陪乘之人。古時乘車,御者在中,尊者在左,又有一人在右,在右之人即稱參乘。[7]六尺輿:輿本為古時之車箱,泛指車。輿寬六尺六寸,概言之即為六尺。[8]刀鋸馀人:因宦官為閹人,故稱。
上一篇:《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曰[19]:“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毀我[20]!”盎遂不謝[21].》鑒賞
下一篇:《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然袁盎亦以數(shù)直諫,不得久居中[1],調(diào)為隴西都尉[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