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
鷓鴣天·代人賦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山無重數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
這是一首描寫旅途中思家懷人的作品。
首兩句是倒裝,第二句講離家時的情景,香籠里水沉香的香氣漸漸消散,這種對物的精微的體察,傳達出無言而別離的情緒,淡淡的哀怨,不舍的依戀,心與心的無礙交流。香篝,是燃香料的籠子;水沉,即水沉香。第一句則寫出自己已經踏上征程滿身征塵了。倒裝著寫,更見出征人懷家時那種頻頻回首的相思之態。征途不可逆,心的向往卻是什么東西都羈絆不住的。
伴隨著征塵和鄉思的,是無邊無盡美不勝收的景色。“山無重數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前一句仿佛是廣角鏡拍出的闊大畫面,層巒疊嶂,草木蔥郁,碧色滿眼,雄奇壯闊;后一句則是特寫鏡頭的細膩精致,無名野花在碧色映襯下在風兒吹拂下盡情地搖曳,纖柔優美。一大一小,一剛一柔,大小剛柔之間,可見作者情感的豐富及筆致的變化。
上片的四句,很象是進行曲的節奏,一強一弱又一強一弱,節奏跌宕錯落,情境柳暗花明。征程之遙,相思之苦,河山之美,渾融不隔。
下片,作者具體地描寫隊伍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在無限的相思中,在對自然景色瞻近觀遠的欣賞過程中,出征隊伍不知不覺已走了一程又一程,人影歷歷,馬鳴蕭蕭,旌旗翻飛,征途勞頓,作者的心也許已經如漸銷的沉香,不再牽掛“香篝”所在了吧?不,“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時光流逝,山川阻隔,絲毫不能割斷作者的相思,反而更增添了他的愁苦。回應篇首,懷人的情緒更加纏綿。作者滿懷的相思無由排遣無處訴說,只有在心里暗自尋覓詩句,寄托情感。一路搖動馬鞭苦苦吟哦,以至于把馬鞭上的碧玉梢頭都搖斷了,這要比“捻斷數莖須”的苦吟夸張得多。相思是美麗而愁苦的,為寄托相思而吟詩也并非樂事,可是,在作者夸張而傳神的自我刻劃中,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癡情相思者的癡態,也分明讓我們感到,這種煞費苦心艱難造詩之舉,正是主人公擺脫相思煎熬又寄托相思之情再好不過的方法了!
擅長豪放蒼勁之作的辛棄疾寫這樣的小詞,依然是大家手筆,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出乎其外更為入乎其內,小大之間,剛柔之間,進出之間,游刃有余。
上一篇:(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辛棄疾《鷓鴣天·送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