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出處東游記
明書林余文臺刊本
明書林余文臺刊本
《八仙出處東游記》正文書彰
明代白話長篇神魔小說。一名《東游記上洞八仙傳》、《八仙傳》,又名《東游八仙全出身傳》,簡稱《東游記》。兩卷五十六回。題“蘭江吳元泰著,社友凌云龍校”,作者生平不詳。成書于明萬歷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書林余文臺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清嘉慶十六年(1811)《四游記》合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清道光十年(1830)《四游記》合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清小蓬萊仙館《四游記》合刊本。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書林余文臺刊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游記》排印坊刊本。
八仙之首鐵拐,姓李名玄,鐵拐李是其后假身別名。前身狀貌魁梧,質非凡骨。年紀輕輕即慕大道金丹,以為天地皆空,人生皆幻。于是立志修真,服氣煉形。后到華山拜太上老君和宛丘先生問道。經指點,心花頓開,塵心冰釋。歸后,身居巖穴深林修煉,論道傳徒。一日應老君之約,神游西域。吩咐徒弟相子守其肉身七日,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可化之。相子受命守尸,日夜防護。但到第六日時,因母病危,急欲一見。不得已將師尸焚化。李玄隨老君遍游三十六洞天,正當七日回來時,卻見自己的身尸已被焚化,徒也不見。游魂無依,只得附餓殍之尸而起,成蓬首垢面、坦腹跛足之相,倚紫色拐杖而行。后用仙丹將徒之母起死回生,使相子養母終老。鐵拐復歸老君之處。一日,因戲放老君青牛,作禍人間,被謫降下凡。化身老翁,施藥街市,后立功滿足,復歸得為上仙。
鐘離名權,字寂道,號和合子,又號云房先生。狀貌清奇,長大后仕漢為大將,帶兵征討吐蕃,破八卦陣后大勞三軍,適值鐵拐李從空而過,見鐘離奇異,若待其功成名就,必誤大道,乃化身助蕃,使鐘離敗逃山谷。經異人指引,看破世情,棄家求道成仙。
藍采和,乃赤腳大仙降生,平日放蕩不羈,常著破衣襤衫,一腳著靴,一腳跣足。夏則加絮衫內,暴曬日中而不出汗;冬則單衣玩雪,耳口鼻氣出如蒸。常持長三尺余的大拍板,在街市乞討,似狂非狂,醉而踏歌,頗有神仙意境。遇鐵拐,相與講道而成仙。
張果老,原是混沌以來白蝙蝠,受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化而為人。常倒騎白驢,日行百里,萬事回頭看。后隱于恒州中條山,得與宛丘、鐵拐諸仙論道說法。開元年間,被唐明皇迎入宮中,屢試仙術,賜號通玄先生。后尸解而入仙班。
何仙姑,生時頂上有六毫。唐武后時,夢神人教食云母粉,又于溪上遇鐵拐、采和,授予仙訣,得身輕如飛。后鐵拐引之,白日升仙。
呂洞賓,姓呂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子,東華真人后身。生而金形玉質,仙風道骨。后游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遁劍祛魔。在長安遇鐘離權點化,十試洞賓,度其仙去。后以回道人名,既醉辛氏之酒,岳陽酒樓畫鶴;又慕洛陽之花,幾度調戲白牡丹。宋時,封妙通真人。
韓湘子,字清夫,唐韓愈之侄。生有仙骨,素性不凡。酒色不為動心,刻意修煉。一日出外訪道尋師,遇鐘離、純陽,棄家仙去。
此后,鐘、呂閑居蓬島。弈棋時,鐘因講呂“飲酒戀花,二者并用”,諸友笑為酒色之徒,使呂很不高興。正好下界宋遼爭斗,呂就和徒弟椿精化身下凡,助遼攻宋,排七十二座天門陣,使宋兵束手無策。眾仙動怒,于是鐘離也化身下界,助楊家將破陣。收服洞賓一起回天。鐵拐、果老等批評呂不但做事輕狂,而且飾詞掩護。呂只得下拜請罪。最后,湘子開筵把盞,眾仙諒解,開懷暢飲,和好如初。席中,因上洞八仙已有七人,諸友共舉議度曹國舅。
曹國舅,為宋太后之弟,名友。其弟曹二,恃帝王之親,作惡多端。國舅千方百計勸導教誨,勞而無功,竟至反目為仇。國舅感到其弟作為,雖能明逃典刑,不能暗逃天禍。于是盡散家資,隱跡山林,修心煉性,被迎入仙班。
不久,王母娘娘壽辰,開蟠桃大會。眾仙為不落俗套,齊往太上老君處求文書軸,作為賀壽之禮。王母見之大喜,設宴瑤臺,以酌八仙。眾女勸酒,仙姬歌舞。蟠桃會后,八仙乘興飄飄東游。面對潮頭洶涌、白浪滔天的東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因采和玉板光熖照耀龍宮,龍王太子將采和連同玉板一起劫入海中,激怒眾仙。于是,八仙火燒東海。龍王水灌八仙,八仙推山翻海。仇怨日深,龍王表奏天庭。玉帝大怒,趙帥征討八仙,八仙與天兵大戰。如來佛祖、太上老君和觀音大士出面調解,龍王、八仙皆悅服,玉帝見泰山復位,龍宮如故,就從寬處理:龍王罰俸一年、八仙謫降一等,一年滿足復常。自此,天下太平。
上一篇:《仙卜奇緣》介紹|賞析
下一篇:《八仙得道傳》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