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華
報告文學。作者郁茹。發表于《中國婦女》1959年第6期。這是一篇報道向秀麗英雄事跡的報告文學。向秀麗原是廣州何濟公制藥廠的青年女工,1958年12月13日,她為了搶救國家的財產,英勇地撲救烈火,光榮地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作品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了成功的藝術提煉,作品緊緊抓住了平凡與偉大的辯證邏輯聯系,既寫出了向秀麗的共產主義品質和英雄壯舉,也寫出了向秀麗豐富的感情、美好的內心世界和動人的人性之美。作品通過“入黨”、“救火”、“治傷”三個片斷,多側面地寫出了向秀麗的豐富性格。在“入黨”的片斷中,人們看到了向秀麗勤勤懇懇的工作精神,謙虛嚴謹的作風品質,她與黨支部書記秦漢標的對話,簡單而樸素,卻表示出她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決心。在“救火”的片斷中,作品首先寫出了向秀麗和睦感人的家庭關系,她與丈夫互相體貼、互相勉勵,十分恩愛。她的細膩、豐富而又深沉的感情世界,得到了表現。這一片斷還詳細地刻畫了她以身救火的英雄壯舉。“治傷”的片斷寫得真切動人,向秀麗在病床上首先想到的是工廠、是同志,她深情地安慰丈夫、安慰二位母親、安慰戰友和領導,她以緊強的意志與燒傷搏斗,甚至把頑強的生命力投入了歌唱,在這里,向秀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崇高的精神情操以及瑰麗的人性之美,都表現得比較充分。注意在平凡的工作、家庭場景中,揭示人物優美的內心世界,是該作品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一個特點。作品還善于用人物的對話、神態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作品多次寫到向秀麗的眼光:在家里,她勉勵丈夫,深深地向丈夫瞥了一眼,就使丈夫心頭一陣熱;她在病床上一對微笑的眼睛,親切而又安靜;在她停止呼吸的前一刻,眼睛明亮起來,似乎回復了生命的光彩。向秀麗與秦漢標的對話,與丈夫的對話,與其他女工的對話,都十分樸實而篤誠,這些都準確傳神地表達出向秀麗普通與偉大相和諧統一的性格特征。
上一篇:孫宜君《向昆侖》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王曉文《吞金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