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十二年,東擊黥布[1]。》鑒賞
豨常將兵居代,漢使樊噲擊斬豨。其裨將降[2],言燕王綰使范齊通計謀于豨所。高祖使使召盧綰,綰稱病。上又使辟陽侯審食其[3]、御史大夫趙堯往迎燕王[4],因驗問左右[5]。綰愈恐,閉匿[6],謂其幸臣曰:“非劉氏而王,獨我與長沙耳[7]。往年春,漢族淮陰[8],夏,誅彭越[9],皆呂后計[10]。今上病,屬任呂后[11]。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12]。”乃遂稱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語頗泄[13],辟陽侯聞之,歸具報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張勝亡在匈奴,為燕使。于是上曰:“盧綰果反矣!”使樊噲擊燕。燕王綰悉將其宮人家屬騎數千居長城下,侯伺,幸上病愈[14],自入謝[15]。四月,高祖崩[16],盧綰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綰為蠻夷所侵奪,常思復歸。居歲馀,死胡中。
【段意】 寫盧綰被疑謀反、逃至匈奴、死于胡中的全過程。先寫樊噲擊潰陳豨軍殺掉陳豨以后,盧綰派范齊與陳豨合謀之事被揭發引起漢王的惑疑;次寫盧綰與親信所說的指責呂后專門制造事端來誅殺異姓王等語又被泄露,更使漢王憤怒;接著,從匈奴前來投降漢王的人又把張勝在匈奴充當燕使的事捅了出來。三事并發,漢王堅信盧綰已反,于是派樊噲擊燕。最后寫盧綰將其宮人、家屬帶至長城下等候,希望漢王病愈后前去認錯,結果漢王死了,盧綰只好率其所屬逃入匈奴,一年后死在胡中。
注釋
[1]黥布:原名英布,因犯秦法受過黥刑(臉上刺字)故名。秦末他率刑徒起義,先依附項羽,后投降劉邦,被封為淮南王,高祖十二年舉兵反漢戰敗被殺。[2]裨將:副將。[3]審食其(yiji):劉邦同鄉,因侍俸呂雉受到寵信,被封為辟陽侯。呂雉執政時官至左丞相。文帝時被淮南厲王劉長所殺。[4]御史大夫:秦、漢時官名,相當于副丞相。[5]因驗問左右:意即與身邊的告發人相驗證。[6]閉匿:匿,藏起來。閉匿即關上門藏起來。[7]長沙:指長沙王吳芮。[8]族淮陰:淮陰指淮陰侯韓信。呂后殺了韓信,滅了他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9]彭越:字仲,邑昌(今山東金鄉縣)人。陳勝起義后,他聚眾起兵,后歸服劉邦,參加了殲滅項羽的垓下之戰。漢初封為梁王。漢六年,因謀反被劉邦、呂后所殺。[10]呂后:名雉,劉邦妻子。[11]屬任:委托任用。[12]專欲以事:專門想借事。[13]頗泄:頗,稍微,稍稍也。頗泄即稍稍泄露了一些。[14]幸:希望。[15]謝:認罪。[16]崩:皇帝死曰崩。
上一篇:《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十一年秋,陳豨反代地[1],高祖如邯鄲擊豨兵[2],燕王綰亦擊其東北.》鑒賞
下一篇:《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豨常告歸過趙,趙相周昌見豨賓客隨之者千馀乘,邯鄲官舍皆滿[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