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庾子山集注
詩文集注本。十六卷。北朝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倪璠,字魯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舉人,官內閣中書舍人,有《神州古史考》、《方輿通俗文》等。《清史列傳》卷七一有傳。本書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書前有年譜、《北史》本傳及滕王逌原序。本傳、序均加注釋,注釋與年譜對庾信的生平作了詳細考證。此書用明屠隆本作底本,唯屠本樂府類有《從軍行》一首,倪注本歸入詩類,作《同盧記室參軍》;屠本賦十五篇為一卷,倪本分為兩卷,各卷分合也稍有不同。在校勘方面,對原文的錯誤作了一些訂正,如指出《傷心賦》“任延”當作“任咸”,“二王”當作“二何”,并分別在總釋和注釋中說明理由,皆頗精審。遇有重要的異文,注明于正文該字之下,供讀者參酌,但例不交代版本根據,僅用“一作×”表示。在注釋方面,此書最大的優點是征引廣博,闡釋詩意,常能探幽發微。例如,《擬詠懷詩二十七首》題注云:“昔阮步兵《詠懷詩》十七首(按指《文選》所錄),顏延年以為在晉文代慮禍而發。子山擬斯而作二十七篇,皆在周鄉關之思,其辭旨與《哀江南賦》同。”既交代其淵源所自,又點明了詩旨,頗便閱讀。又如《哀江南賦》的注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引據時事,尤為典核”,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當然,倪注也有一些缺點,如引書、引典偶爾有誤,有時也存在著流于臆測、不合原意的情況。但總的說來,此書不失為一本比較精審的庾信集注釋本。書后所附總釋對注中未盡之處作了補充。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錢塘崇岫堂刊本,后《四部備要》即用此本排印。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了許逸民校點的《庾子山集》,校訂了原文和注釋的不少錯誤,并將總釋部分分置于各篇之末,又輯集了庾信的若干佚作,附錄于書后,使本書質量大有提高。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庾子山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建安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