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高祖已從豨軍來[1],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鑒賞
“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高祖曰;“是齊辯士也。”乃詔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蓖ㄔ唬骸班岛?,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2],山東大擾[3],異姓并起,英俊烏集[4]。秦失其鹿[5],天下共逐之[6],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7]。跖之狗吠堯[8],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9],顧力不能耳[10],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11]。”乃釋通之罪。
【段意】 這一段是全傳的余波,寫劉邦捕捉蒯通而欲烹之,蒯通巧言善辯,很快化險為夷。作者這樣安排,寓有深意:蒯通幾句話就改變了劉邦殺人的主意,而他反復勸說韓信背漢自立,卻毫無效果,足見韓信對劉邦的一片忠心。以后謀反,乃功高震主,劉邦不斷猜忌,意欲加害,不得不爾也。此所謂“春秋筆法”。
注釋
[1]高祖句:劉邦已經從征伐陳豨的軍中歸來,下文至字,是指到達洛陽。[2]綱絕而維弛:指法度混亂,朝政崩潰。綱,網上的大繩。維,系車蓋的繩。綱、維都是比喻國家的法度。[3]山東:當時對函谷關、崤阪以東地方的通稱。擾:亂。[4]烏集:象烏鴉那樣飛聚到一起。[5]鹿:與祿諧音,即祿,喻帝位或國家政權。[6]逐:追搶。[7]高材疾足者:本領大足又快的人。疾,快速。[8]跖(zhi):人名,古書上說他是戰國時代的大盜,故又叫盜跖。吠(fei):狗叫。堯:傳說中古代很有德行的君主。跖之狗以下三句本于《戰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9]銳精句:磨快了刀槍要想像你這樣做的人很多。銳精,磨礪鐵器而使之鋒利。[10]顧:只是。[11]置之:放了他。
上一篇:《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王之困固陵[1],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2].》鑒賞
下一篇:《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太史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