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詞在《花閹詞選》中題為《村居》,學術界多認為是辛棄疾罷官后閑居上饒帶湖時所作。個別學者認為詞中有“吳音”一語,當為乾道二、三年(1166、1167)流落吳江時所作,當時辛棄疾年僅二十七或二十八歲。但是,四卷本《稼軒詞》(汲古閣影宋鈔本)“吳音”作“蠻音”,因此,不能僅以“吳音”一詞斷定其為早期作品;何況上饒古屬吳國,稱上饒方言為“吳音”亦可。
上片首二句,淡淡地勾勒農家清秀環境:一所低小的茅屋,緊靠著一條清水小溪,溪邊長滿綠茵茵的青草。茅屋、小溪、青草,這些都是最普通平常的景物,經作者精心組合,卻描繪出了一幅江南農村典型的風景畫。接著二句描寫人物,用的是倒裝句法:“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未出其人,先聞其聲,可謂先聲奪人。一對白發夫婦,以柔和而有醉態的鄉音,互相親昵地傾訴著心曲。這二句將農村老夫婦那種相親相愛、溫暖幸福、樸素真摯的感情心態表現得活靈活現。著“誰家”二字設問,正表示這是不必問姓名的普通農家,顯得聲情搖曳,意趣橫生。
下片四句,是用日??谡Z勾勒的一幅速寫,生動地描繪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畫面上,遠處,溪水東邊有大兒子在豆里鋤草,近處,茅屋邊中兒正在編織雞籠。中間溪水邊,調皮的小兒子橫臥在草地上,剝著蓮蓬貪吃,這情態更是討人喜歡。“無賴”一詞,是頑皮的意思,并無貶意。所謂“臥剝蓮蓬”,正是“無賴”的具體表現。這四句白描,如行云流水,一氣直下,姿態神情,栩栩如生。特別是結語二句,真可謂神來之筆,把天真活潑的調皮小兒的神態寫活了,令人叫絕!
這首小令,在環境和人物的配置上妥貼自然,布局緊湊,作者構思十分巧妙而新穎。在寫作手法上純用白描,描繪農家的環境和老小五口人物的生活畫面,這是普通農家生活的典型寫照。格調清新,畫面優美,情態逼真,生活氣息濃郁。如果沒有熱愛農民和農村生活的感情,是寫不出來的。
上一篇:(宋)朱淑真《清平樂·風光緊急》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