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記》簡介|鑒賞
傳奇小說。唐沈亞之撰,作于太和初年。見于《沈下賢文集》。 《太平廣記》二百八十二卷引有此文,但文字稍異。《唐人說薈》、 《唐代叢書》、魯迅《唐宋傳奇集》和汪辟疆《唐人小說》均收有此篇。
《秦夢記》是現存沈亞之傳奇中的最有特色的一篇。他使用第一人稱手法,自敘夢入秦國,先以雄辯之才而受到秦穆公的賞識,后又率兵出征,連下河西五城。凱旋后,穆公嘉獎其功,把寡居的公主弄玉嫁給了他。婚后,夫妻恩愛,享盡榮華。不久弄玉死,沈亞之哀傷不已,作挽歌、墓志銘以寄托哀思。后辭公還家,臨行前作別辭二篇。穆公遣人送行,一直到函谷關而還。這個故事文情奇詭,想象奇特,顯然受到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的影響。弄玉和簫史吹簫隨鳳而去的故事,出自《神仙傳》,當時流傳甚廣,文人詩賦之中,多采用此典,或比相思,或喻恩愛。可是沈亞之為什么將大家熟悉的這個喜劇故事改編成生離死別的悲劇呢?他又為什么還要將自己寫進傳奇,在故事中充當一個悲劇性的主人公呢?其實,這正是唐人傳奇著意好奇,幻設為文的創作心理所致。唐代文人寫作傳奇,就是為了顯示自己在詩歌散文等各種文體中的創作才能,其最終目的,是為“播揚名聲”。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題材和表現手法上另辟蹊徑。沈亞之將自己寫進故事,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這已經夠奇了,又在故事中做了弄玉公主的駙馬,這就更奇了。在故事中,作者雖然交待了簫史已死,但沈亞之與弄玉婚后,民間仍稱弄玉為“簫家公主”,沈亞之暗示讀者自己就是那第二個多才的簫史。作者讓弄玉公主早卒,又給自己留下了炫耀文才的機會,他一連寫了四首不同體裁的詩歌。在《湘中怨解》中,主人公汜人雖能寫出哀婉清麗的騷體詩,但畢竟托名汜人而作,可在《秦夢記》中,這擅長歌詩的就是沈亞之自己了。從求“名”和求“奇”的效果來說,后者是遠遠勝過前者。沈亞之在當時就頗負文名,李賀、杜牧、李商隱都有摹擬他的作品。就這四首詩而言,雖然是為文而造情,卻也寫得凄麗哀婉,別情依依。在《秦夢記》中,作者把真人與假事聯結在一起,把歷史與現實結合在一塊,把作品中的主人公與作者自己融為一人,充分顯示了沈亞之在創作中刻意求奇,不蹈襲前人老路的創新精神。
上一篇:《秋水伊人》簡介|鑒賞
下一篇:《秦淮健兒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