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令蒙恬》鑒賞
“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1]?!碧裨唬骸白晕嵯热?,及至子孫,積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馀萬[2],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3],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4],周公旦負王以朝[5],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其爪以沉于河[6],曰:‘王未有識,是旦執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藭刂浉?sup>[7],可謂信矣。及王能治國,有賊臣言:‘周公旦欲為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8]。成王觀于記府,得周公旦沉書,乃流涕曰:‘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9]。故《周書》曰‘必參而伍之[10]’。今恬之宗,世無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亂,內陵之道也[11]。夫成王失而復振則卒昌;桀殺關龍逢[12],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13],身死則國亡。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14]。察于參伍[15],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將以諫而死,愿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16]?!笔拐咴唬骸俺际茉t行法于將軍[17],不敢以將軍言聞于上也?!泵商襦叭惶⒃唬骸拔液巫镉谔欤瑹o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18],城塹萬馀里[19],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20]? 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段意】 寫秦二世派使者逼死蒙恬的經過。蒙恬一再表白對秦王室的忠誠:一家三代為秦建功立業;自己手握重兵,自知被囚必死而無反叛之意。他引用被奸臣陷害的周公旦忠心耿耿感動了周成王的史實,說明朝廷內有奸孽作亂,希望按古訓,讓三卿五大夫都發表意見,更希望秦二世像周成王那樣知過能改,使國家昌盛,而不要像桀、紂兩個暴君殺害賢臣,身死國亡。使者不敢將蒙恬的話轉告帝王。蒙恬竟認為自己罪在筑長城破壞了地脈,遂自殺。
注釋
[1]法及內史:言刑法牽連到內史。法,刑法。及,達到。內史,指蒙恬。[2]將(jiang):統率。[3]倍畔:背叛。倍,通“背”;畔,通“叛”。[4]周成王初立,未離襁(qiang)褓(bao):周成王即位時年幼。襁褓: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5]周公旦負王以朝:周公旦抱著成王接受群臣拜見。周公旦:周公姬旦,周成王的叔父。[6]揃(jian)其爪:剪下自己的指甲。揃,剪。[7]書而藏之記府:(將禱告辭)寫下來并藏之于記府。記府:天子保管史策文書之處。[8]走:逃跑。[9]反:通“返”,使……回歸。[10]《周書》:周代史書。參(san)而伍之:言讓三卿五大夫發表意見。參:通“三”;伍,即“五”。[11]陵:侵犯,欺侮。[12]桀(jie):夏代最末一個君王,相傳是個暴君,奢侈無道。關龍逢:夏代的賢臣,因勸諫被桀殺死。[13]紂(zhou):殷商末代君王,相傳是個暴君,非常淫亂。比干:紂王的叔父因勸諫被紂挖心而死。[14]過可振而諫可覺:過失可以補救消除,納諫可以省悟、明白。[15]察于參伍:言向群臣察詢。參,指三卿;伍,指五大夫。[16]從道:應當遵從的規律事理。[17]受詔行法:接受皇帝的命令執行刑法。[18]起臨洮屬(zhu)之遼東:從臨洮(今甘肅岷縣)起連接到遼東(今遼寧遼陽)。屬:連接。[19]城塹(qian):筑城墻,挖壕溝。此句言修繕、連貫萬里長城。[20]絕地脈:斷了地的脈胳。古人迷信,以為斷地脈便獲罪于天。
上一篇:《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胡亥不聽,而遣御史曲宮乘傳之代[1],令蒙毅》鑒賞
下一篇:《史記·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張耳者,大梁人也[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