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1],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2]。》鑒賞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3]。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4]。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5]。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6]。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7]。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8]。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增[9]。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10]!”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11]。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12]。”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13]。
蓋老子百有六十馀歲,或言二百馀歲,以其修道而養(yǎng)壽[14]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
“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15]。”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16]。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于漢孝文帝[17]。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齊焉[18]。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19]。“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20]? 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21]。
【段意】 簡要記載了老子一生中的幾件大事。一是孔子問禮于老子并對老子作了極高的評價,喻老子為神龍;二是老子出關(guān),著《道德經(jīng)》;三是老子歸隱后,莫知所終,于是產(chǎn)生了許多離奇的傳聞。并附帶介紹了老子后代的大致情況,對老子思想進行總結(jié)。
注釋
[1]楚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2]周守藏室之史:西周國家圖書館史官。守藏室:藏書室。[3]適:到……去。禮:指統(tǒng)治階級的等級制度,以及與之相應的一整套禮儀。[4]子:對人的尊稱,相當于“您”。其:語氣詞,表推測。[5]得其時:生逢其時,得遇明主。駕:駕車,指為明主效力。蓬累(lei):像飛蓬那樣牽累、轉(zhuǎn)移,可止則止。[6]良賈(gu):優(yōu)秀的商人。虛:空、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7]多欲:指過高的愿望和過分的貪欲。態(tài)色與淫志:溢于表面的姿態(tài)神色和沒有限度的志向。是:這些。[8]走:跑。[9]罔:打獵用的網(wǎng)。綸(lun):釣魚線。矰(zeng):一種用絲繩系住用以射飛鳥的短箭。為:動詞,做。[10]猶:如同、好像。[11]修:研究。學:學問。務:事務,指研究對象。[12]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尹喜:周大夫,傳說為奇人,與老子一道歸隱。見《列仙傳》。強(qiang):盡力。[13]老萊子:楚隱士,司馬遷疑老子與老萊子系一人,故載于此。用:作用。[14]養(yǎng)壽:長壽。[15]史記:史書記載。始:最初。歲:年。焉:語氣詞。[16]然否:對與不對。[17]仕:做官。[18]家:先秦時期大夫統(tǒng)治的地方叫家,諸侯稱國。[19]絀(chu):同“黜”,廢,貶抑。[20]道:主張、思想。不相為謀:不能互相進行謀劃。豈:難道。是:這,代儒道兩家。[21]句意: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卻能獨善其身,修身正己。化:教化。
上一篇:《史記·管晏列傳第二·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鄭之賤臣[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