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管晏列傳第二·太史公》鑒賞
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1],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2]。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3]。豈以為周道衰微[4],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5],乃稱霸哉[6]?語曰[7]“將順其美[8],匡救其惡[9],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10],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11]?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12]!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13],所忻慕焉[14]。
【段意】 作者論贊。內容有二:一為交代作傳本意。管、晏均有著述,其言甚詳,讀其言欲觀其行,故只記其軼事。二為贊揚二人美德。管仲的才能表現在他能佐桓公使其成為春秋第一霸主,更能順從其美,匡救其惡,使君臣上下親密相處。晏子能盡君臣之禮,犯顏直諫,正是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賢相。若晏子還在。太史公為其執鞭,也心甘情愿。
注釋
[1]《牧民》:以下五篇皆為《管子》一書中的篇名。[2]次:依次編列。[3]孔子小之:孔子批評管仲器量狹小。見《論語·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4]周道:周室之運命。[5]不勉之至王:不勉勵他去謀求王道。[6]稱霸:指完成霸業。[7]語曰:古語說。這里引自《孝經·事君章》。[8]將順其美:幫助發揚君主的美德。[9]匡救其惡:糾正君主的過錯。[10]以上二句,據《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齊大夫崔杼弒莊公,晏嬰入,枕莊公尸股而哭,盡了君臣之禮,然后才離去。方:當。[11]見義不為無勇:見義不為,就是沒有勇氣。引自《論語·為政》。[12]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在朝廷上要竭盡忠心,下朝則反省補救過失。引自《孝經·事君章》。[13]執鞭:為人駕馭車馬。意謂為他人服役。引申為景仰追隨。[14]忻(xin)慕:喜歡和羨慕。忻,同“欣”。
上一篇:《史記·管晏列傳第二·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1].》鑒賞
下一篇:《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1],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