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鼻觀望氣
古代詩學概念。錢謙益《香觀說書徐元嘆詩后》指出:詩歌是“天地間之香氣”,“以鼻臭映香,觸鼻即了,而聲色香味四者,鼻根中可以兼舉”,以為這是“觀詩方便法”(可參見其《后香觀說書介立旦公詩卷》)。“鼻觀”指以嗅覺代替視覺,這是一個形象的譬喻,它指導人們閱讀詩歌,領受其奧蘊,猶如以鼻嗅花,得其芳味。錢謙益又提出以“望氣”之法讀詩,《黃庭表忍庵詩序》云:“吾少從異人學望氣之術,老無所用,竊用之以觀詩。以為詩之有篇章聲律,奇正濃淡,皆其體態也,有氣焉,含藏于心識,涌見于行墨,如玉之有尹,如珠之有光,熠耀浮動,一舉目而可得。”“望氣”是古人一種占卜術,通過觀望云氣,以附會人生世事,預言禍福兇吉,這里借以指讀者探求詩歌精義。錢謙益說詩歌不易閱讀,這是因為詩里隱而不現的“玄珠”、“精魂”很難尋索,那些只知“評量格律,講求聲病”的人,得到的僅是一些平常皮相(見《再與嚴子論詩語》)。而假如運用“鼻觀”和“望氣”之法讀詩,才能由表及里地把握住作品的內質。所謂“氣”、“香”是指詩歌內在的活力生趣、神理韻致,也即是錢謙益說的“玄珠”或“精魂”。它們作為詩歌更深層次的內容構成,藏含在“篇章聲律,奇正濃淡”這些流露在外的“體態”之內,讀者很難將其一目了然,而需要通過作品外層的色貌,細入去體味和感受,才能對作品的神理韻味有所契合和發現。這一方面說明讀詩要以索求作品奧藏的意蘊為主,另一方面也說明,要真正理解詩歌并不容易,讀者應為此付出許多心力。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黎遂球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龍性堂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