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荊燕世家第二十一·荊王劉賈者[1],諸劉[2],不知其何屬[3]初起時(shí)。》鑒賞
漢王元年,還定三秦[4],劉賈為將軍,定塞地[5],從東擊項(xiàng)籍。
漢四年,漢王之?dāng)〕筛?sup>[6],北渡河,得張耳、韓信軍,軍修武[7],深溝高壘,使劉賈將二萬人,騎數(shù)百,渡白馬津人楚地[8],燒其積聚,以破其業(yè),無以給項(xiàng)王軍食。已而楚兵擊劉賈,賈輒壁不肯與戰(zhàn)[9],而與彭越相保。
漢五年,漢王追項(xiàng)籍至固陵[10],使劉賈南渡淮圍壽春[11]。還至[12],使人間招楚大司馬周殷[13]。周殷反楚,佐劉賈舉九江[14],迎武王黥布兵,皆會(huì)垓下[15],共擊項(xiàng)籍。漢王因使劉賈將九江兵,與太尉盧綰西南擊臨江王共尉。共尉已死,以臨江為南郡[16]。
漢六年春,會(huì)諸侯于陳[17],廢楚王信,囚之,分其地為二國。當(dāng)是時(shí)也,高祖子幼,昆弟少[18],又不賢,欲王同姓以鎮(zhèn)天下,乃詔曰:“將軍劉賈有功,及擇子弟可以為王者[19]。”群臣皆曰:“立劉賈為荊王,王淮東五十二城[20];高祖弟交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21]。”因立子肥為齊王[22]。始王昆弟劉氏也。
高祖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反,東擊荊。
荊王賈與戰(zhàn),不勝,走富陵[23],為布軍所殺。高祖自擊破布。十二年,立沛侯劉濞為吳王,王故荊地。
【段意】 寫劉賈在楚漢戰(zhàn)爭中有功,于同姓中最早受封為荊王,后為黥布的軍隊(duì)所殺。
注釋
[1]荊:漢初劉賈的封國,都于吳,即今江蘇蘇州。[2]諸劉:指出于劉氏宗族。[3]不知其何屬:據(jù)《漢書·劉賈傳》及《楚元王傳》賈為劉邦堂兄,據(jù)《諸侯王表》又為劉邦堂弟。[4]三秦:指原秦關(guān)中地。因項(xiàng)羽將關(guān)中分封為雍、塞、翟三個(gè)諸侯國,故稱。全句謂劉邦從漢中返回來平定關(guān)中。[5]塞地:塞王司馬欣的封地,即今關(guān)中咸陽以東地區(qū)。[6]成皋:古邑名,即今河南滎陽的氾水鎮(zhèn)。[7]修武:古縣名,即今河南獲嘉的小修武。[8]白馬津:黃河古渡口,在今河南滑縣北。[9]壁:堅(jiān)壁。指關(guān)緊軍營大門,堅(jiān)守不出戰(zhàn)。[10]固陵:秦縣名,在今河南太康西南。[11]壽春:秦縣名,即今安徽壽縣。當(dāng)時(shí)為九江郡治。[12]還(xuan):通“旋”,很快,迅速。[13]間:私下,暗中。[14]舉:攻取。九江:郡名,治壽春。[15]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靈壁東南沱河北岸。[16]南郡:郡名,治郢,在今湖北江陵西北。[17]陳:縣名,即今河南淮陽。[18]昆弟:兄弟。[19]及:再,并。[20]淮東:地區(qū)名,指淮河?xùn)|南邊一帶,即今蘇皖中南部等地。[21]淮西:指淮河西北邊一帶,即今蘇皖北部及豫東等地。[22]因:接著。[23]富陵:古縣名。在今江蘇洪澤西北(已被湖水淹沒)。
上一篇:《史記·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趙王劉遂者,其父高祖中子[1],名友,謚曰“幽”.》鑒賞
下一篇:《史記·漢文帝贊揚(yáng)周亞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