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陳平用反間計解滎陽之圍》鑒賞
(節自 《陳丞相世家》)
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于滎陽城①。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滎陽以西以和,項王不聽。漢王謂陳平曰②:“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 “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 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 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節之士。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昧、龍且、周殷之屬③,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④,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鐘離昧等。項王即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佯驚⑤,曰: “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 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⑥。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請骸骨歸⑦。” 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⑧
陳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滎陽城東門,楚囚擊之。陳平乃與漢王從城西門夜出。遂入關,收散兵復東。
【譯文】 楚王很急迫地攻打漢王,斷絕了他的甬道,將漢王圍困在滎陽城中已經很久了。漢王很擔憂,請求割讓滎陽以西的地盤給項王與其講和,項王不答應。漢王對陳平說: “天下如此紛亂,何時才能安定哪?” 陳平說: “項王為人很恭敬,他愛惜人才,所以那些講求廉節、喜好禮儀的人,都歸附于他; 至于論功行賞封爵邑之事,他卻看得很重,因此有些人又不愿歸附他。而今大王你很傲慢,缺少禮節,所以那些講求廉節的人不來你這里; 然而大王你能夠很豐厚的封他們的爵邑,因此那些無才而蠢笨,只圖錢財而不知廉恥的人,也多愿歸漢。如果各自真誠地去除你兩個的短處,用兩個的長處,那天下在揮指間就可安定了。但是,因大王你恣意侮辱人,所以得不到講求廉節的人。而楚卻有隙可乘,項王那些忠心耿耿之臣,即亞父、鐘離昧、龍且、周殷這類人,也不過幾個人罷了。大王你如能拿出幾萬斤金子,進行反間計,離間項王君臣關系,以使他們心起猜疑。項王的為人生性好猜忌,相信讒言。這樣一來,楚的內部必定相互誅殺。漢便因此而舉兵攻打他,楚軍必定破敗。” 漢王認為這計策很可行,便拿出黃金四萬斤給陳平,任憑陳平怎么處理,不過問這批金子的出入去向。
陳平既用大量的金子在楚軍中實施反間計,又在楚軍中宣揚鐘離昧等諸位將領作為項王的戰將,功勞已很多很多了,但是始終得不到割地封王,他們想投奔漢王,與漢一同來滅掉項氏天下,從而分割項王的領地。項王果然中計,不相信鐘離昧等人。項王既然生了疑心,便派使節到漢。漢王為此備具了牛、羊、豬等精美食品,舉著端進來。漢王見到楚使,故作驚訝地說: “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節,那知是項王的使節。” 隨即將精美食品拿走,并將粗糙食品拿進來給楚使食用。楚使回去,便將此情形完完全全地報告給項王。項王果然十分懷疑亞父。亞父想急于攻下滎陽城,因項王不相信他,便不聽他的意見。亞父知道項王懷疑他,于是十分氣憤地說: “天下之事,大局已定了,君王你好自為之,我情愿請求帶著這把老骨頭回家去。” 亞父在回歸的路上,還未到彭城,就因他背上長的毒疽而死了。
陳平趁著黑夜從滎陽城東門放出二千女子逃出,楚軍便跑到東門去攻擊抓捕她們。陳平便與漢王趁著黑夜從城的西門逃出去了。到了關中,收聚那些離散的兵馬,再向東進攻項羽。
【鑒賞】 《孫子兵法》云: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本文記述的是陳平用反間計解漢王劉邦滎陽之圍,就是因為陳平在陳涉起義后,曾投奔項羽,任都尉,后又歸劉邦,他對項羽和劉邦二人知之甚深,故能針對項羽的弱點行計,從而取得了成功。本文分為 “獻計”、“行計” 與 “計果” 三部分。
(一) 獻計。漢四年 (前203),劉邦在滎陽被項羽圍攻已久,面臨糧絕乏食之危,劉邦欲解滎陽之圍,陳平給他獻計,分析說: “項王的優點是恭敬愛才,所以廉節好禮之士都歸順他; 他的缺點是太看重行賞封爵之事,即不輕易進行封賞,所以有些人不愿歸附他。漢王你呢,缺點是傲慢,缺少禮節,因此講求廉節的人不來你這里; 優點是你能很豐厚的進行封賞,因此那些才愚智笨、只圖錢財的人多愿歸漢。你們兩人各自如能去掉兩人的缺點,綜合兩人的優點,那就可以天下無敵了。” 此外,陳平又根據項羽生性好妒忌,相信讒言這一弱點,建議行反間計,離間他與亞父范增、鐘離昧、龍且、周殷幾位忠耿之臣的關系,使之內部互相誅殺,楚必破,滎陽之圍必解。
(二) 行計。陳平以漢王給的四萬斤黃金作誘餌,大行其計。其一大量收買楚軍官兵; 其二在楚軍中大造輿論,說鐘離昧等跟從楚王征戰,勞苦功高,但不能得地封王,現在想投奔漢王,共同消滅楚王,以分割楚王的領地; 其三當楚使來漢之時,故意讓漢王以精美食品迎接,又故意說他們不是亞父的使節,便以粗糙食品待之。假使節之口在項王面前說亞父范增與漢王有勾結。項王果然中計,不信幾位忠耿大臣之言,緩攻滎陽。最后,亞父范增只好憤而請歸,引發背疽而死。
(三) 計果。陳平趁黑夜放出二千女子出東門,讓楚軍去抓捕她們,然后與漢王等從西門逃出,到關中,聚兵力。
全文圍繞陳平的設計而展開,步步按陳平的預計而進行,情節曲折生動,充分展現了陳平知己知彼的智謀與韜略。
注釋
①甬道: 在馳道外筑墻,君王在其中行走,外邊人看不見,此道路稱為甬道。滎(xing) 陽: 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滎陽縣西南。②陳平: 漢代武陽人,少時家貧,好讀書,長相魁偉,“美如冠玉”。跟隨高祖時,屢出奇策,封為曲逆侯。惠帝時為左丞相。后與周勃誅呂氏,劉氏天下得以復存。③骨鯁: 即忠臣。《荀子》: “君有忠臣,謂之骨鯁。” 亞父: 項羽對范增的尊稱。因范增輔助項羽霸天下,故項羽稱范增做亞父。鐘離昧: 項羽的戰將,與韓信很友好。項羽死后,他逃亡歸順韓信。漢王劉邦下詔楚軍,逮捕鐘離昧。有人告密說,韓信想謀反。高祖假裝去云夢那地方游玩。韓信自以為沒罪,想謁見高祖,又害怕被擒。有人便對韓信說,你殺了鐘離昧,君王必定很高興。鐘離昧聞聽此言,便自刎。韓信提著鐘的頭去謁見高祖,高祖命武士將韓信綁了。龍且: 項羽的戰將。韓信攻打齊國時,楚王派他救援。他與韓信戰于壅水,被韓信水淹擊敗而殺之。周殷: 項羽的戰將。④反間: 用計離間敵壘中人的關系,使其產生離心力,以便削弱其戰斗力。⑤太牢: 迎賓之珍貴食品,具體為牛、羊、豕 (豬)。佯驚: 假裝吃驚之狀。⑥惡草: 藁草之類的粗糙食具。⑦骸骨: 身體的總稱。⑧彭城: 地名,故城在今江蘇銅山縣境。疽(ju): 病名,即癰疽,一種毒瘡。
上一篇:《《書》缺.》鑒賞
下一篇:《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