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既不得用于衛(wèi),將西見趙簡子。》鑒賞
至于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 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后從政;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1],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皇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于不義也尚知辟之,而況乎丘哉!”乃還息乎陬鄉(xiāng),作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衛(wèi),入主蘧伯玉家。
他日,靈公問兵陣。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與孔子語,見飛雁,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復如陳。
夏,衛(wèi)靈公卒,立孫輒,是為衛(wèi)出公。六月,趙鞅內太子蒯聵于戚。陽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绖,偽自衛(wèi)迎者,哭而入,遂居焉[2]。冬,蔡遷于州來[3]。是歲魯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齊助衛(wèi)圍戚,以衛(wèi)太子蒯聵在故也。
夏,魯桓、釐廟燔[4],南宮敬叔救火。孔子在陳,聞之,曰:“災必于桓、釐廟乎?”已而果然。
【段意】 孔子將西行見趙簡子,聞趙簡子殺竇鳴犢、舜華兩賢大夫的丑行,遂中止此行而返衛(wèi)。靈公問軍旅之事,孔子感到話不投機,不久又到陳國。夏天,衛(wèi)靈公死。孔子時年六十。
注釋
[1]刳(ku):剖割。夭:正在成長的幼小動物。“刳胎殺夭”與下文“竭澤涸漁”、“復巢毀卵”,皆指壞事做絕。[2]這幾句敘靈公死后,太子蒯聵(kuai kui)因謀殺南子及靈公被察覺而逃亡在外,其子姬輒繼位為衛(wèi)出公;蒯聵依靠晉國的力量,以陽虎為輔佐,用計回到衛(wèi)國,以戚為根據地,與其子爭奪政權。內:同“納”。戚:衛(wèi)國地名。絻(wen):父母剛死時所穿的孝服。衰绖(die):成服以后所穿的孝服。偽自衛(wèi)迎者:裝著從衛(wèi)國來迎接太子的。這樣,入境時就可免被攔阻。[3]州來:原為楚邑,后為吳所奪。公元前492年,吳人遷蔡昭侯于州來,稱下蔡,在今安徽風臺縣。[4]燔:失火。
上一篇:《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佛肸為中牟宰[1].》鑒賞
下一篇:《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1],喟然嘆》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