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1],喟然嘆》鑒賞
“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于孔子,故不興也。”顧謂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后數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2]:“昔吾先君用之不終[3],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康子曰:“則誰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將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歸乎歸乎!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4],吾不知所以裁之[5]。”子贛知孔子思歸[6],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云。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陳遷于蔡。蔡昭公將如吳,吳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遷州來,后將往,大夫懼復遷,公孫翩射殺昭公[7]。楚侵蔡。秋,齊景公卒。
【段意】 季桓子臨終囑嗣子季康子請回孔子,季康子繼位后因故只請了冉求。第二年,孔子從陳國遷到蔡國。
注釋
[1]輦(nian):臥車。此作動詞用。[2]公之魚:季孫氏的家臣。[3]先君:指季桓子。[4]斐然成章:有文采的樣子。[5]裁:裁制。[6]子贛:即子貢。[7]公孫翩:蔡大夫。
上一篇:《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既不得用于衛,將西見趙簡子.》鑒賞
下一篇:《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1].》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