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阿達拉》,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著,1801年出版,這部中篇小說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開始的標志。作品以主人公自述形式,描寫了阿達拉與異教青年夏克達斯的愛情悲劇。印第安青年夏克達斯,隨父與其他部落作戰,戰敗被俘后,一個西班牙老人洛拜司收他為義子。后來,他又被敵部落俘去,將施火刑前夜,愛上他的敵酋長女兒阿達拉解救了他。二人逃至深山密林,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中。他們的愛戀越熾烈,阿達拉越憂傷。一天阿達拉傾吐了她的身世:她不是酋長的親生女,她的父親叫洛拜司。夏克達斯知道她是義父的女兒,決心娶她為妻,但阿達拉痛哭不已,因她母親已將她皈依基督教,深深的愛與不能與異教徒結婚的矛盾折磨著她。這時,一位老教士邀請這對年輕人與他的教民一起過男耕女織的寧靜勤勉的生活。但是有一天阿達拉忽然生命垂危,向神父和夏克達斯講:她出生時虛弱難活,母親向神靈許愿,若女兒能活,就將女兒的處女貞潔奉獻給神靈,再不能有丈夫。母親臨終前,阿達拉又對著圣像發誓,若有違背,母親將墮入地獄。當長老安慰她并答應寫信給主教免去這一誓言時,阿達拉說已經太遲了。為了拯救母親靈魂,她已經服了毒藥。阿達拉成了宗教的犧牲品。夏克達斯最終也皈依了基督教。此書有198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文笑生的中譯本。夏多布里昂的另一部小說《勒內》中的主人公被稱為典型的浪漫主義英雄,憂郁一時被稱為勒內式的“世紀病”。
上一篇:《陽春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阿難陀寺院》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