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頭記》簡介|鑒賞
擬舊小說,四十回。老少年(吳趼人)著。原載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九日上海《南方報》,十一回,標(biāo)“社會小說”。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單行本,署“我佛山人撰”,標(biāo)“理想小說”,四卷八冊,每回附有插圖。
《石頭記》是《紅樓夢》的舊名,此書名《新石頭記》,即沿《紅樓夢》中那塊補(bǔ)天不成的石頭之話題而別翻新意。作者讓賈寶玉、薛蟠、焙茗三人在近代中國復(fù)生,薛蟠做洋貨買賣,又被人牽引加入了義和團(tuán),事敗后逃出北京;寶玉則始到南京,繼到上海,與維新人士交往,讀了許多新書,頗懂得了些愛國、文明、平等、反侵略的道理,后來到北京,親眼目睹了義和團(tuán)運(yùn)動、八國聯(lián)軍進(jìn)京、官僚腐敗和一些冒充新黨的無賴子弟的可鄙行徑。到小說的第二十一回為止,作者采用的是譴責(zé)小說的寫法,意在暴露那個社會的各種罪惡。第二十二回以后,忽然筆鋒一轉(zhuǎn),變成了理想小說,讓寶玉到了一個叫“文明境”的理想之國,在一個“老少年”(作者的化身)的指引下,參觀了那里的各種真正文明的、先進(jìn)的科技設(shè)施、政治面貌和人倫道德,借此又時時以人物的各種議論來諷刺世上的假文明。后來寶玉息影于文明境內(nèi)的自由村,而那塊補(bǔ)天未成的頑石上卻又多了一段奇文刻在那里,被老少年抄來敷衍成小說,就是這一部《新石頭記》了。
小說除了結(jié)局還模仿《紅樓夢》外,其余的一切情節(jié),實(shí)與《紅樓夢》沒有絲毫關(guān)系。《懺玉樓叢書提要》(稿本)曰:“是書從譯本《回頭看》等書脫胎,與《紅樓》無涉。”作者從譯本得到了啟發(fā),借用《紅樓夢》的人物來鋪衍成書,只是舊瓶裝新酒的手段。他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諷世,另一方面也在抒寫其懷抱,正面地提出了他的理想,并在書中現(xiàn)身說法。所以報癖評它:“目的之正大,文筆之離奇,眼光之深宏,理想之高尚,殆絕無而僅有。”(《月月小說》第六號)然而應(yīng)該說明的是,報癖這個評價是偏高了。此書的前半截,并沒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那么酣暢淋漓,不過借著賈寶玉、薛蟠等人莫名其妙地在近代出現(xiàn)的話題,而玩了一些小聰明,在揭露了一些公認(rèn)的罪惡之外,卻用了大量筆墨,把義和團(tuán)攻擊了一番。此書后半截是純粹寫作者心中的理想之國的,而這理想之國,也不過是作者用他半通不通的自然科學(xué)知識推想出來的所謂高度發(fā)達(dá)的科技水平,加上一個仁慈開明無比的皇帝罷了,它的立國根基,則在于人人都懂得道德。為道德而呼吁,這才是作者著書的目的。
但此書也有些價值,那就在于它畢竟以小說的形式正面地描繪了一個理想之國,使“少年讀之,可以油然生愛國自強(qiáng)之心”(《懺玉樓叢書提要》)。至于它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除了比較老練、嫻熟和周密的敘事手段外,實(shí)在也很難說出些什么來了。
上一篇:《新天地》簡介|鑒賞
下一篇:《新西游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