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杜甫作。清仇兆鰲《杜詩詳注》:“鶴注:‘天寶十五載八月,公自鄜州赴行在,為賊所得,時身在長安,家在鄜州,故作此詩。’公對月而懷室人也。前說今夜月,為‘獨看’寫意。末說來時月,以‘雙照’慰心。《杜臆》:‘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鬟濕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見此老鍾情之至。’”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只獨看’正憶長安,兒女無知,未解憶長安者苦衷也。反復曲折,尋味不盡。五六語麗情悲,非尋常秾艷。”今人夏松涼說:“在杜甫的筆下,個人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痛苦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詩人淪陷長安,望月思家,渴望團聚,實際上正是當時廣大人民在國破家亡之際骨肉分離的痛苦心情的集中表現,是深刻地反映了那個苦難時代的特點的”(《杜詩鑒賞》)。這是一首思念寄身鄜州的妻子兒女的詩,感情沉痛真摯,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家人離散的痛苦心情。在寫法上,新穎別致,獨出心裁。以望月為中心線索,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勾畫出一個優美而凄清的意境;“詩從對面飛來”,不言自己如何思家,而寫對方望月懷人,想象愈細密,愈見思念之深。‘遙憐’二句插入小兒女之天真無知,既起反襯作用,又生出波瀾,尤為神來之筆;“云鬟”二句,語麗而情苦;結二句設想來日聚首、對月舒愁之狀,一語百情。讀此詩可知作者乃“至情”之人。
上一篇:《晏子使楚》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有女同車》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