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結類·兜轉一層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兜轉一層,意特婉蓄。(邵淵耀《環林評山中白云詞》 卷三)
【詞例】
長 亭 怨
舊居有 感
張 炎
望花外,小橋流水,門巷愔愔,玉簫聲絕。鶴去臺空,佩環何處、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頓別。露粉風香,誰為主?都成消歇。凄咽。曉窗分袂處,同把帶鴛親結。江空歲晚,便忘了,尊前曾說。恨西風,不庇寒蟬,便掃盡,一林殘葉。謝楊柳多情,還有綠陰時節。
【解析】兜轉一層,是詞家曲折詞意的一種技巧手法。兜轉,謂兜回折轉。筆勢放開又折轉,蕩遠復繞回,進退間包裹又一層詞意,造成一種蘊藉豐富、婉轉含蓄的語言風格,這就是“兜轉一層”。詞“意欲層深,語欲渾成”(《古今詞論》 引毛稚黃語),長篇尤“須曲折三致意”(見 《遠志齋詞話》) 。李漁說得更透徹:“意之曲者詞貴直,事之順者語宜逆,此詞家一定之理。不折不回,表里如一之法,以之為人不可無,以之作詩作詞,則斷斷不可有也。”(《窺詞管見》) “兜轉一層”技法,正應合了這種古代美學要求。
張炎 《長亭怨慢》 詞寫亂離后重歸故園,回思往事的悲傷心境,中心是悼念亡妾,“專為園中之人而詠”。其結尾就用了“兜轉一層”的寫法。詞一起寫舊居景色,引入對園中人的思念。“玉簫聲絕”、“鶴去臺空”,以二則凄艷的典故暗示“物在人亡”的不幸遭遇,心境跌入悲哀。過片沉入回憶,逃亡前夕倉皇分手的纏綿凄慘景象,令人幾哽咽不成語。“十年前事”,欲忘難罷,又勾起一腔哀慟。“恨西風,不庇寒蟬,便掃盡,一林殘葉。”失聲痛訴亡國之災的慘烈變故,元蒙入主中原的狂濫屠殺,如“西風掃盡落葉”,令人寒悸且憤恨。這血淚的遭遇,實在不堪回首,稍提及即劇痛鉆心。全詞跌宕起伏,層層推進,至此感情已發展到高潮。就此戛然收止,也是可以的。然而詞人筆勢挫然一轉,放緩語氣,又兜出一層:“謝楊柳多情,還有綠陰時節。”從內容上說,這是轉情入景,由虛返實; 從感情流注上說,這是筆觸放開蕩遠后又折回。好似在說:“不幸中遇大幸”,還有眼前景色多情解語,散人愁苦。結拍放慢節奏,挽回筆鋒,詞意如奔注的急流遇到一個緩折,于是徐緩而沉深,顯得委婉含蓄,很耐人尋思。結尾二句,表面看,是自寬自解,自尋解脫; 實際上是無奈至極,慘然為歡,情懷更不能堪。俞陛云 《玉田詞選釋》解說:“垂楊有轉綠之時,而羅帶無同攜之日,王孫末路,亦杜牧重來也 (此借用姜夔 《揚州慢》“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詞意)”詞意轉而層深,有韻外之致。
張炎這種兜轉一層,于激動之際語氣忽收,另轉出一種和婉意態的寫作方法,或有人視作氣力不足,“終于弱”,以為 “強弩之末”、“煞尾不知盡用全力”。其實是誤解。李漁稱這類手法為 “以淡語收濃詞法”,并對它作過一段精采的辨說:“有以淡語收濃詞者,別是一法。內有一片深心,若草草看過,必視為強弩之末。……大約此種結法,用之憂怨處居多。如懷人、送客、寫憂、寄慨之詞,自首至終,皆訴凄怨,其結句獨不言情,而反述眼前所見者,皆自狀無可奈何之情,謂思之無益,留之不得,不若且顧目前,而目前無人,止有此物。”(《窺詞管見》)
毛滂《水調歌頭》(金馬空故事)詞,結尾亦用兜轉一層法,不過,他不是轉向景色,而是情感作一回轉,以自寬自解。毛詞是元祐四年入京師選注,吏部擬官之 “饒州法曹掾”時的牢落不平之作。詞人早有聲名,文才并茂,杭州法曹任上一曲 《惜分飛》 詞更是風傳士林,然長期輾轉州縣下僚,郁郁失志。故下片連用孔子失遇諸侯、賈誼遭嫉周勃、謝安折節出仕幕職三個典故,發出 “富貴暫饒先手,晞盡草頭秋露,掩鼻出東山”的憤激之語,感情推上頂峰。結句筆勢頓挫,緩緩回轉出一絲笑顏:“且飽鯨魚膾,風月過江南。”說為吏江南,亦有逍遙山水,傲釣東海的樂趣。婉轉含蓄,寓意豐雋,吞吐語氣間竟覺人生無奈之至。這似乎比一味的作憤激叫囂狀更感人,也更見深沉。李清照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詞下片云:“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表現了對江南大好春色的向往之至。歇拍筆鋒一轉,兜出一層難以為懷的新境:“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詞的蘊意頓見豐厚,前二句的歡愉瞬間被濃重的愁情壓得無影無蹤。這種大幅度的感情兜轉,誠如李漁所說:“非負雄才具大力者不能。”歡愉向往與愁云密布的兩種情感、兩種心態,在兜轉的過程中、兩相沖激、前后對照,會反彈出強勁的張力。以此結穴,深得含蓄之美。前人論詞之 “轉”法有云:“路已盡而復開出之,謂之 ‘轉’。”(清孫麟趾《詞逕》)又云: 詞之 “結有數法,或拍合,或宕開、或醒明本旨,或轉出別意。” (清沈祥龍 《論詞隨筆》)詞結之于 “轉”,復開一條新路,自然有 “舟行若窮,忽又無際”的新境之妙,故而余味久長。
兜轉一層的技法,有用于詞的結尾處,也有用于詞的中段。如蘇軾詞,尤其是其長調,善于鋪排敘述,意脈往往迂回曲折,其間時作 “兜轉一層”之勢。《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接著折回一筆:“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正說反說,一層一轉,淋漓盡致地抒吐了失偶的凄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下以 “又恐”二字兜回,另說出世仙游的孤獨寂寞。下片 “不應有恨”二句,抒發離別之怨,“人有悲歡離合”三句又兜轉,以通達自解郁悶情結。詞就這樣放開又折回,蕩遠又兜轉,層折層深,意味迭出不窮。作詞如此,堪稱漸入佳境。
上一篇:抒情類·因景入感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用事類·妙用成句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