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因景入感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回腸蕩氣之作,若有可歌可泣之事實為之附麗,最易見長,如東坡之《念奴嬌》,稼軒之《摸魚兒》、《永遇樂》,白石之《揚州慢》等是也。雖無本事,因景物而轉入感慨,是亦一法。如周美成之《滿庭芳》、稼軒之《漢宮春》是也。(梁啟勛 《詞學》 下編)
【詞例】
滿 庭 芳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解析】因景物而轉入感慨,這種寫法在詞的創作中是比較常見的。好多慢詞往往都是上片寫景,下片抒發感慨,如柳永的《八聲甘州》、王安石的 《桂枝香》、周邦彥的《滿庭芳》 等等。有如此多的作家偏愛這種寫法,而且創作出了不朽的名篇,可見,它是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和藝術表現力的。下面我們以周邦彥的 《滿庭芳》 為例,分析這種寫作手法的妙處所在。
上片開頭兩句,寫在輕風細雨之中,鶯雛漸漸長成,梅子開始變得飽滿、肥大,描繪出江南初夏生意盎然的景象。“午陰嘉樹清圓”,“清”、“圓”二字下得極傳神,分別從色彩和形狀上著筆,寫出了樹木綠葉蔥蘢,亭亭如蓋的形象。“午”字本讓人聯想到驕陽似火,燠熱難耐,而著一“陰”字,則又令人生出一種涼爽的感覺。以上,作者以細致的筆觸,描繪了江南景色的清新、美好,使人覺得,作者此刻的心情一定是輕松、閑適的。但是再往下看,似乎未必是這樣。“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寫溧水地低多雨的環境氣候。在陰濕的氣候里,衣物變得非常潮濕,爐香薰衣,需費很長時間。一個“費”字,點出了衣物之潮,則溧水地卑多雨的情景,自然生動地浮現在我們眼前。這兩句略微透露出一絲煩悶的情緒。“人靜烏鳶自樂”,在寧靜的環境里,烏鳶自得其樂。“自”字用得絕妙,將鳥兒無所牽系,自在玩樂的情狀,以及人對鳥兒的艷羨之情,傳神地表現出來了。烏鳶自樂,說明人不能與烏鳶同樂,隱約流露出心情的悵惘。“小橋外,新綠濺濺”,小橋外,溪水碧綠澄澈,發出濺濺的水聲,景色清新明朗。下面筆調一轉,“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用白居易 《琵琶行》 中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的句意,寫作者望見黃蘆苦竹之景,忽然想到,自己所處的地卑多雨的環境,與當年白居易謫居的江州是那樣的相似,頓時生出卑棲小邑,漂零不偶的郁悶之感。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下片的抒發感慨,傾吐一懷抑郁之情。頭四句,作者以南北遷徙,暫棲屋椽的社燕自比,表達了宦海漂泊、仕途奔波的倦怠、寂寞的情緒。“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化用杜甫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尊前有限杯”( 《絕句漫興九首》 之四) 詩意,強作達觀,想要拋卻一切煩惱、憂愁,痛飲美酒,逍遙一生。“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雖然作者竭力想振作起來,試圖在歡樂的酒宴中尋求心靈的片刻安寧,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不僅借酒解憂的目的沒能達到,宴會上的 “急管繁弦”,反而更牽惹起他的愁緒悲懷,引起他無盡的傷感。“歌筵畔”三句,進一步描寫作者決心以醉遣愁的沉重、苦悶的心情。關于借酒澆愁的描寫,在古典詩詞里俯拾即是,沒什么稀奇。這幾句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于,作者把醉眠的場所選在 “歌筵畔”,以眾人的歡歌笑語、宴席上的歡騰氣氛,來襯托自己的郁郁寡歡,從而收到了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
北宋時期,新舊黨爭激烈。周邦彥在政治上是傾向于新黨的,舊黨得勢后,他被貶離京,先后流宦于幾處偏遠之地,心情抑郁苦悶,這首詞就表達了作者這種淪落不偶的愁悶心情。
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發感慨,感慨是由景物自然引發的。清新明麗的景色與苦悶的心情相互映襯、交融,感情的表達極其隱約含蓄,沉郁頓挫。
情與景相交融,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表現手法,二者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正如王夫之在 《姜齋詩話》 中所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如果抽去感情成分,孤立地寫景,詩歌就會失去感染力,從而也就失去了生命。但假若單純地抒情,離開了景物的烘托,詩歌又會顯得突兀、不自然,缺少形象性和含蓄性。只有將二者結合在一起,才會寫出意境渾成的好作品。情與景的聯系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觸景生情,由外物的觸發,喚起了詩人內心的情感活動; 有的是融情于景,即詩人先有了某種情感,然后借景言情,將情感注入到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周邦彥的這首 《滿庭芳》 屬于前者。詞人起初是抱著欣賞的態度觀看風景的,那種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的美好景致,引逗得他心神俱爽,怡然自得。隨著黃蘆苦竹的荒涼景象映入視野,他的情緒陡然跌落下來,一種流宦他鄉的凄苦厭倦之感兜上心頭,于是引出了下片的感嘆。
這種因景物而轉入感慨的寫法,主要有如下好處: 第一,表達感情真實、自然。由于作者的感情是在外物的感召下自然而然地萌發的,所以顯得合情合理,無刀削斧鑿之痕。給我們的感覺,作者好象無意為文,不是挖空心思地想要成就一篇絕妙好詞,他只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從而收到了更加感人的藝術效果。第二,避免了孤立、靜止地描寫人的心理,而是寫出了人在外物的觸動下內心發生的微妙變化,表現了人物心理發展變化的過程,將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刻劃得細致、深刻。
盡管這首詞沒有描述什么可歌可泣的事實,驚天動地的偉業,但作者采用了因景物而轉入感慨的寫法,情景相生,意境渾融,回腸蕩氣,自有一股清雅雋永,悠悠不盡的韻味。
上一篇:起結類·結與起應,神光離合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起結類·兜轉一層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