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類·筆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南渡后,西湖佳麗地,游冶之盛,豈獨采蓮。此詞從越女泛舟,艷粉菱歌,郎心妝影,寫得十分旖旎。歸時直至天掛蟾鉤,可謂盡態極妍矣。乃忽然遞到蟬噪晚風,鷗棲霞照,便覺有荒涼意。乃更接入 “漁笛,不道有人,獨倚危樓”,奇絕橫絕。蓋斯時也,早已于百尺樓上,有冷眼看而心嘆者。不獨采蓮者不知,漁笛亦不知也。末句斗轉,真如天上下將軍,令人無處躲閃。情奇筆奇,感慨意乃含蓄不露。(黃蘇 《蓼園詞選》)
【詞例】
折新荷引
趙 抃
雨過回塘,圓荷嫩綠新抽。越女輕盈,畫橈穩泛蘭舟。芳容艷粉,紅香透、脈脈嬌羞。菱歌隱隱漸遙,依約回眸。
堤上郎心,波間妝影遲留。不覺歸時,淡天碧襯蟾鉤。風蟬噪晚,余霞際、幾點沙鷗。漁笛、不道有人,獨倚危樓。
【解析】這首 《折新荷引》,《全芳備祖》 作晁補之詞,《類編草堂詩余》 作仲殊詞,《全宋詞》 根據 《樂府雅詞拾遺》 定為趙抃所作。黃蓼園 《蓼園詞評》 亦作仲殊詞,仲殊乃北宋僧人,徽宗崇寧年間自縊卒,而黃氏 “南渡后”云云,自相矛盾。作者究竟是誰,當另作考證,詞本身寫得 “情奇筆奇”,則是可以肯定的。
“江南可采蓮,綠葉何田田”。我國古代,除民歌外,文人也寫了大量的采蓮曲,詩如崔國輔 《采蓮曲》“王淑花爭發,金塘水亂流。相逢畏相失,并著木蘭舟”,皇甫松 《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詞如李珣 《南鄉子》“乘彩舫,過蓮塘”,晏殊 《漁家傲》“越女采蓮江北岸”等,多借采蓮以寫男女愛憐之情。“獨自莫憑欄”,“玉階空佇立”。翻閱古代詩詞,深閨思婦,天涯游子,乃至亡國之君,日暮江邊,登樓遠眺,以寄其悠悠不盡的斷腸愁緒的描寫,更是俯拾皆是。這首 《折新荷引》“雨過回塘”詞,則把 “采蓮”與 “登樓”兩方面的題材結合起來,以艷粉菱歌、郎心妝影、男歡女愛的甜蜜、幸福,反襯游子思婦 “獨倚危樓”的孤寂愁苦,還隱約寄寓著作者的身世之感甚或家國之思。這樣立意抒情,確屬罕見。黃蓼園以為此詞是感慨 “南渡后”“游冶之盛”的,可備一說。
詞從背景寫起,“雨過回塘,圓荷嫩綠新抽”,好一個清新誘人的環境,為人物出場作了鋪墊。“越女輕盈,畫橈穩泛蘭舟”,是中鏡頭;“芳容艷粉,紅香透、脈脈嬌羞”,是近鏡頭;“菱歌隱隱漸遙,依約回眸”是遠鏡頭,筆墨濃郁、層次分明地描繪了采蓮女的美麗多情。“依約回眸”一句開啟下片。姑娘與誰有約? 回眸看誰?這就把 “漸遙”的鏡頭調過來,去拍攝姑娘回眸之所看。原來 “堤上”有一 “郎”在。“堤上郎心,波間妝影遲留”,含蓄地寫姑娘與心上人的約會,“遲留”透出兩人感情纏綿、依戀不舍。而因為 “遲留”,所以“不覺歸時,淡天碧襯蟾鉤”,已是傍晚,淡藍的天幕襯著一彎新月,這同開頭描寫的環境一樣清新可人,襯托著人物及其心情,形成了前后的照應。采蓮曲唱到這里已經完滿地結束了,詞至此似乎“山窮水復疑無路”了,作者卻別出心裁地掉筆描寫了另一幅景象,從晚風、殘照、鳴蟬、歸鳥中透露出荒涼與遲暮的意味,就在這樣的氛圍里,漁夫吹起了蘆笛。古人有不少以笛聲寫去國懷鄉、念遠傷離之情的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盡生”(杜甫 《吹笛》),等等,《折新荷引》 詞的“漁笛”二字,用意也在于此。接著作者點出: 漁笛聲里,“有人”正“獨倚危樓”,異軍突起后又戛然而止。
這首詞本意在寫獨倚危樓者的愁思,卻僅點一筆,而把主要筆墨放在采蓮女與“堤上郎”的“遲留”上,這決非本末倒置或喧賓奪主,寫郎心妝影的文字,都是間接寫“獨倚危樓”的,郎心妝影越是寫得盡態極妍,倚樓者之孤獨愁苦也就被反襯得愈加鮮明突出。獨到的剪裁,別具匠心的詳略處理,是這首詞“筆奇”之一。作者寫越女采蓮是徐徐道來,行文從容平緩,銜接過渡緊密自然,并前后照應,自成一整體,而到下片第二層次,突接“蟬噪晚風,鷗棲霞照”的景象,又陡轉“有人獨倚危樓”的特寫鏡頭,而“漁笛”就仿佛是畫外音,全詞結束它還不絕如縷。獨到的布局,自出機杼的“鏡頭組接”,是這首詞“筆奇”之二。此外,對比、反襯和景物烘托的手法也為這首詞增添了奇彩。
自古以來,奇兵易勝。寫詩填詞,也應當出奇制勝。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充滿奇情壯采。詞的首句“醉里挑燈看劍”寫實,然后上下片連成一氣,借夢境表達自己揮師北上、收復失土的理想,當感情升到功成名就的頂點時,陡然一轉,從夢境跌回到現實,“可憐白發生”,強烈的對比突出了詞人無路請纓、難酬壯志的悲憤。再如秦觀《八六子》詞,一開頭便單刀直入:“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被周濟稱為“神來之筆”( 《宋四家詞選》)。還有歐陽炯的 《定風波》: “暖日閑窗映碧紗,小池春水浸明霞。數樹海棠紅欲盡,爭忍。玉閨深掩過年華。獨憑繡床方寸亂,腸斷。淚珠穿破臉邊花。鄰舍女郎相借問,音信。教人羞道未還家。”上片側重寫景,思婦傷春念遠之情已寓其中。下片直抒閨怨,反復寫“方寸亂”,“腸斷”,淚下如珠,獨守空閨之恨說盡之時,忽然出其不意地轉寫鄰女問訊、思婦羞答的生活片斷。鄰女也是個思婦,想通過女主人公的丈夫打聽自己郎君的音信,兩人同病相憐,念遠懷人之情又都羞于啟齒,她們在一起還將說些什么?作者留下了讓人想象的余地。象上述這一類出人意料、獨辟蹊徑的奇筆,”真如天上下將軍,令人無處躲閃”——讀者必定被它吸引,受其感染,為之擊節嘆服。
上一篇:結構類·俊語濃色須雜以淺淡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結構類·虛提實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