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杳杳煙波隔千里》簡介|介紹|概況
宋詩篇名。寇準(zhǔn)作。二首其二。宋僧文瑩《湘山野錄》云:“萊公(寇準(zhǔn)封萊國公)富貴之時所作詩,皆凄楚愁怨,嘗為《江南春》云。”(《宋詩紀(jì)事》引)范雍論寇準(zhǔn)詩:“嘗為《江南春》二絕,……人曰少貴無不足者,其攄辭綺靡可也,氣焰可也,惟不當(dāng)含凄爾”,認(rèn)為只有詩人的女婿文康公(王曙)說的對:“乃暮年遷謫流落不歸之意。詩人感物,固非偶然。時以為文康公之知言也。大約公之為詩,多有此意(《忠愍公詩序》)。”胡仔說:“忠愍(寇準(zhǔn))詩思凄惋,蓋富于情者。如《江南春》云,……觀此語意,疑若優(yōu)柔無斷者。至其端委廟堂,決澶淵之策,其氣銳然,奮仁者之勇,全與此詩意不相類,蓋人之難知也如此。”(《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十二記載:“何仲默嘗言宋人書不必收,宋人詩不必觀。余一日書此四詩(按,其中有《江南春》絕句其二)訊之曰:‘此何人詩?’答曰:‘唐詩也。’余笑曰:‘此乃吾子所不觀宋人之詩也。’仲默沉吟久之,曰:‘細(xì)看亦不佳’。可謂倔強矣”。今人傅玄琮等《宋人絕句選》簡評說:“《湘山野錄》云云,以為此詩是寇準(zhǔn)為相時所作,寄托忠君憂國情懷,不為無據(jù)。詩中以傳統(tǒng)的君臣、男女的比喻,化用《九歌·湘夫人》的意境,擬寫女子的春思和盼望,抒發(fā)自己對帝王的忠誠和期望,纏綿悱惻,哀而不怨”。《宋詩鑒賞辭典》收周慧珍賞析文章,以為“末句”‘柔情’一作‘愁情’,(范雍《忠愍公詩序》引此詩,也作‘愁情’。)結(jié)合詩人生平遭際看,似應(yīng)為后者”。“寇準(zhǔn)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位至宰相,功業(yè)彪炳,性亦剛毅,而竟然寫出如此柔麗感傷之詩,便是他同時代人也覺得難以理解”。“詩人在澶淵之盟后不久,就被王欽若排擠罷相。晚年復(fù)相,又被丁謂排擠去位。后貶死雷州(今廣東海康)。作為一個人,他能心中不存芥蒂嗎?作為一個政治家,他能不感到失意和抱負(fù)難以再展的苦悶嗎?而作為一個詩人,“人稟七情,應(yīng)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他對景傷情,發(fā)為詩句,也就不難理解了”。這首詩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寫,不直接點明主旨;以美景反襯哀情,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jiang
上一篇:《汗明見春申君》簡析|導(dǎo)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江雪》簡析|導(dǎo)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