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外《洞仙歌》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飛梁壓水,虹影澄清曉。橘里漁村半煙草。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雨巾風帽。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屋洞天無鎖。認云屏煙障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
【匯評】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丙集:紹興間,有題《洞仙歌》于垂虹者,不系其姓名。龍蛇飛動,真若不煙火食者。時皆喧傳以為洞賓所為書,浸達于高宗,天顏囅然而笑曰:是福州秀才云爾,左右請圣諭所以然,上曰:以其用韻蓋閩音云。其詞云:“飛梁玉水,……”久而知為閩士林外所為,圣見異矣。蓋以巨舟仰書橋梁,水天渺然,旁無來跡,故人益神之。
楊慎《詞品》卷三:林外字豈塵,有《洞仙歌》,書于垂虹橋。作道裝,不告姓名,飲醉而去。人疑為呂洞賓,傳人宮中。孝宗笑曰:“云屋洞天無鎖。”鎖與老葉韻,則鎖音掃,乃閩音也。偵問之,果閩人林外也。此詞亦不工,不當人選。
毛奇齡《西河詞話》卷一:昔有稱閩人林外,題垂虹橋詞,不知誰氏,后流傳人宮禁,孝宗讀之笑曰:“鎖與老押,則鎖當讀掃,此閩音也。”及訪之,果然。向使宋有定韻,則此詞不宜流傳人間。而孝宗以同文之主,韻例不遵,亦安得反為曲釋。且未聞韻書無此押,字書無此音,自上古迄今,偶一見之鄉音之林外,而公然讀押,嬗為故事,則是詞韻之了無依據,而不足推求,亦可驗已。
鄒祇謨《遠志齋詞衷》:林外呼鎖為掃,以老葉。
沈雄《古今詞話·詞話》上卷:相傳林外作《洞仙歌》,書于垂虹橋上,道裝飲酒而去,人以為仙也,傳入禁中,孝宗笑曰:“琳宇洞天無鎖,鎖與老押,鎖音掃,乃閩人也。”訪之果然。
李調元《雨村詞話》卷二:南宋林外過垂虹橋題《洞仙歌》詞云(略),題詞時不書姓名,人疑仙作,傳入禁中。孝宗笑曰:“以鎖字葉老字,則鎖當音掃,乃閩音也。”后訪之,林果閩人,舊《草堂》收之,頗未詳考。沈天羽際飛改“我”為“道”,改“過”為“到”,不知三韻同用,皆葉音。又加點竄。各圖譜因之,殊失本來面目。
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林外《洞仙歌》,見《四朝聞見錄》。外,紹興三十年進士,著《懶窟類稿》。《齊東野語》稱其入西湖酒肆,傾倒錢篋,循環無窮,時人驚傳酒肆有神仙至云云。與《聞見錄》所載垂虹橋事,游戲奇譎,仿佛同之。海鹽張詠川《詞林紀事》言此闕用篠、嘯韻,后段“我”字“過”字“鎖”字用哿、個韻。古以魚、虞、蕭、肴、豪、歌、麻、尤八韻為角聲,皆可通轉,此用古韻,不獨方言也。
李佳《左庵詞話》卷上:宋人詞有以方音為葉者,如……林外《洞仙歌》,鎖考同押。
上一篇:林仰《少年游·早行》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樓鑰【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