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牧齋初學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一百一十卷,詩二十卷,清錢謙益撰。謙益見《列朝詩集》。
此集所收皆為錢氏寫于明未亡時的作品,其詩注重以當時的重大政治事件為題材,舉凡東北邊患、朝內黨爭、政治腐敗、民生疾苦皆有所反映,如《吳門送福清公還閩》八首中的“舉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黃戰血重”表明了作者對于由“爭國本”“議大禮”所導致的無謂黨爭的不滿。《乙丑五月削籍南歸》寫自己因受閹宦黨羽排斥被罷官回鄉的心情。《群狐行》寫權宦魏忠賢死后,閹黨黨羽樹倒猢猻散,紛紛以反閹黨自居:“一狐縊死鎖鋃鐺,一狐縊死懸屋梁。群狐作孽兩狐當,公然揶揄立道旁。昔日群狐假狐勢,一狐為宰一狐帝。一朝狐敗群狐跳,殺狐烹狐即爾曹。”讀來令人感到并不陌生,“群狐作孽”不必為此承擔責任,只要找兩個替罪羊就行了,而“群狐”還以滅狐者自居,還要以此邀功請賞。可以設想那些真正為“滅狐”者肯與這些人為伍嗎?《王師二十四韻》描寫“王師”對農民起義的殘暴鎮壓:“塹溝填老弱,竿槊貫嬰兒。血并流為谷,尸分踏作溪。殘膏腥灶井,枯馘掛棠梨。處處懸人臘,家家占鬼妻。虎饑倀亦泣,人立豕能啼。穴頸同蒿艾,刲腸見草稊。”歷來很少有人把剿滅農民起義的“王師”寫得如此滅絕人性,詩人意在提示官逼民反的真理。《五芳井歌》寫保定人民在抵抗清兵入侵時的英勇與頑強和清兵破城后對漢族人民的血腥屠戮,其他如寫明末社會黑暗、吏治混亂,以及監獄中的恐怖的作品也不少。
錢詩還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生涯及其期望與追求。如《十一月初六日召對文華殿,旋奉嚴旨革職待罪,感恩述事凡二十首》系統地敘述了作者被推為閣臣和遭排擠而革職聽勘的情景:“出山我自慚安石,作相人終忌子瞻”;“事到抽身悔已遲,每于敗局算殘棋”;“宮鄰初散鼠狐群,殷殷成雷又聚蚊”;“金多爭羨雒陽路,禍至方思上蔡門”。從組詩中也可見仕途的險巇、官場角逐的恐怖。錢氏后期詩被譽為南明詩史,其前期之詩我們稱之為崇禎時詩史,亦不為過。
此集中作品清新婉麗,章法結構富于變化。錢氏學杜甫,善于駕馭重大題材,這類作品往往寫得既富于氣勢,又不劍拔弩張。此集詩包括《還朝詩集》《歸田詩集》《崇禎詩集》《桑林詩集》《霖雨詩集》《試貼詩集》《丙舍詩集》《移居詩集》《東山詩集》,起自萬歷四十八年(1620)。此集詩有錢曾注。曾為謙益族孫,嘗從之受學,故于詩中典事頗能得其出處。相傳注中時事為謙益自注,不然局外人決難詳其委曲如此。倘錄此注文為一帙,可作別史觀。
《初學集》最早刊本,系錢氏門人瞿式耜所刊,詩集箋注本刊于清初。兩本互有異同。宣統時,邃漢齋始以瞿刻本與箋注本對勘,合而為一,鉛排出版。今人錢仲聯以邃漢齋本為底本,再校以瞿刻本與清箋注本,加以標點,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揚州風土詞萃》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詩品》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