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類·將縱還收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句法將縱還收,似粘非著,以蘊釀之思,運妍秀之筆,可平睨方回,攬裾小晏矣。結句尤凄韻悠然。(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詞例】
浣 溪 沙
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解析】縱與收是兩種相對的表情方式。縱,亦即“奔迸的表情法”(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多是直抒胸臆,不借景物陪襯。如李清照《聲聲慢》: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噴薄而出,直寫真情至性,尤為感人。收,則含蓄蘊藉,藏而不露,不是一語道盡,而是借助其它事物婉轉達意,故詞意深沉渾厚。如秦觀《水龍吟》:“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這種表情方式在詞中最為常見。對于這兩種表情方式,不能簡單地加以軒輊,惟當用得恰到好處。一味收斂而至于晦澀難解,或過分放縱而至于了無余味,皆非妙造。“將縱還收”則是二者的藝術統一。是讓郁積之思略露端倪,似欲奔涌而出,卻又將它抑回去,轉向隱微婉曲,“令人在極平淡之中慢慢的領略極淵永的情趣”(同上)。
吳文英的這首 《浣溪沙》 就是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方法。首句點明詞旨為感夢懷人。陳洵 《海綃說詞》 云:“此篇全從張子澄 ‘別夢依依到謝家’ 一詩化出。”張子澄即五代張泌,其 《寄人》詩曰:“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欄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是寫夢魂飛到所戀伊人之家,徘徊于舊游的小廊曲欄。而這首詞中卻是“門隔花深夢舊游”,遙望伊人所居,杳無所見。留連中,又似乎聽到伊人纖手輕輕觸動簾鉤之聲,甚至連她身上那熟悉的芳香亦已縷縷透出簾來。但卻終不見伊人搴簾而出,空有那聲響、那芬芳依約可辨,攝人心魄。畫面似幻如真,是迷離恍惚之夢,又是云煙縹緲之往事,更是詞人搦管之際、失望之余,急切癡情的懸想。詞人巧妙地將夢境與心境交織在一起: 不放筆追憶舊游之景與昔日之情,而寫夢之幽獨,又不只寫夢,更糅入現實的懸想,愈加百感凄惻,哀婉感人。
張泌詩中借月兒多情地陪伴自己來怨訴伊人的無情,含蓄委婉。而此詞的表情方式與之不同。其妙在既非盡情抒吐,又非純是含蓄不露,而是將縱還收,欲吐仍茹,剛一觸及“舊游”往事,卻又將筆宕開,插入“夕陽”、“歸燕”、“落絮”、“行云”等景語,使那本欲一瀉千里的憶念之情,有所收斂,有所頓挫,盤桓往復、縈回激蕩,然后再從優美的景語中 “暗泄”出來。看似隔了一層,但比全篇直說更為渾厚醇至。
比如,“夕陽無語燕歸愁”,既是對寂寂春夢的氛圍渲染,又是詞人凝愁含恨之心態的物化。用筆有回旋之致,其情之沉摯自見。
再如,“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這是一聯精彩的對仗。形象豐滿,情思雋永。境界尤為空靈澄澈。陳洵云:“春墮淚,為懷人; 月含羞,因隔面,義兼比興。”(《海綃說詞》)詩詞中,常用柳絮比喻春愁,如南唐馮延巳 《鵲踏枝》 詞云 “撩亂春愁如柳絮”,化抽象為具體,以景襯情。這里詞人不提 “愁”字,只將飛絮比作春天飄墮的無聲之淚,表面是以景襯物,寫春之悲,其實還是借物襯情,喻人之悲、人之淚。筆如轉環,紆回婉轉,而凄怨倍增。詞人另一首 《高陽臺》詞云 “吹盡香綿,淚滿平蕪”,語亦相似,都是有意識地借助形象將悲哀收斂于靜穆溫婉中。“行云有影月含羞”,行云遮月,似月含羞,由此詞人聯想惜別時,伊人忍淚低面,含羞斂眉之態,又因夢里花渾門隔,不見伊面,自然要觸景生情,逗起懷人之思。但詞人卻將情隱于興象之下,讓人去尋求象外之意。故而意境深邃窈渺,極有煙水迷離之致。
結句 “東風臨夜冷于秋”,“情余象外”(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歷來為人稱道。東風臨夜,不覺春暖,反說冷于三秋,這異常的感受非因肌膚之寒,實來自詞人心中難以遏止的凄涼之感,但千回百轉只從一個 “冷”字中略微透出,而將萬斛深情留于言外,讀來尤覺凄韻悠然,耐人玩索。
當然宋詞中亦不乏通篇明快,直抒胸臆之作,如李之儀的 《卜算子》。但傳統的詞論還是講求 “情韻兼勝”,最忌情淺韻短,多要求抒情必須 “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同上)。這樣才能“入人深也”,否則 “如將盛氣直述,更無余味,則感人也淺,烏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宋魏泰 《臨漢隱居詩話》)。所以詞作中,以將縱還收之法抒情的有很多。如晏幾道的 《臨江仙》 云:“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剛提到離情孤況,卻又將它融入一片落花細雨之中。再如賀鑄 《橫塘路》云:“試問閑愁都幾許?”問句之后卻不作正面回答,只描繪出一片迷濛的景色:“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讓讀者加倍地感知 “閑愁”的滋味。就象一道風景,盡收眼底不免太露,若能隔以花窗回廊,則格外有幽深之趣,亦能留住那賞心悅目的美景,不至索然寡味。作詞亦同此理,正如陳洵所言:“詞筆莫妙于 ‘留’。蓋能留則不盡而有余味,離合順逆,皆可隨意指揮,而沉深渾厚,皆由此得。”(《海綃說詞》)。
上一篇:含蓄類·貴能留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含蓄類·饒有神韻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