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婉約佳作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康伯可《長相思》 ……詞意婉約,當與林和靖并佳。(馮金伯《詞苑萃編》卷之五)
【詞例】
長 相 思
康與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春來愁殺儂。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 相逢九里松。
【解析】 “婉約”者何?柔美之謂也。所以從正面來說,它和宛轉曲折、含蓄蘊藉、纏綿悱惻甚至是清新、雅麗、濃艷之類都可以或一致或相似或相關;從相反面來說,它又與直露、剛盛或豪邁、曠放之類有點不大合拍。這就是它的意義的基本界定。作為一個特點意義的詞,“婉約”乃是“詞”這一詩體的通性,但這一“通性”又是與詩相較而言,即詞較詩“婉約”,或詩較詞剛直,一個具有陽剛之氣(詩),一個具有陰柔之美(詞),陽剛者多關注家國大事、人生命運,陰柔者則多在花月春風、男歡女愛上下功夫。再往小一點的范圍上說,“婉約”又是指詞中的一種流派、一種風格,也就是與“豪放派”或“豪放詞”相對的“婉約派”或“婉約詞”。不過,詞派或風格的形成又不單純是空洞的形式,除了題材、體裁或命意的影響外,它還得憑借著某種實實在在的技巧,而“詞意婉約”便不妨看成是這樣的一種“技巧”,盡管從某種程度上說它還只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技巧”。于是從范圍的大小上就得到了三種不同而又相通的“婉約”:體裁上的(詞與詩)、風格上的(婉約與豪放)、技巧上的(詞意婉約)。因為三者不同,所以詞意的“婉約”絕不可以放到體裁或風格的同一層次上來談; 又因為三者的相通,所以“詞意婉約”又必須從體裁、風格上來認識。比如造成詞風婉約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描寫男女之情的題材,而描寫男女之情又恰恰需要溫順柔纏綿艷麗的語言,這也就是“詞意婉約”的意思了。馮金伯在《詞苑萃編》中說康與之的這首《長相思》“詞意婉約”,首先便和它的題材有關系。這是一首愛情詞,是以女性的口吻寫了一個愛情故事。上片寫她等待相思的愁苦,下片寫她與情人相逢相會的喜悅。雖然這首詞還帶有擬民歌的明顯痕跡,因而從字的表面上看來很通俗、很淺白,但它所傳達的那種情感那種意蘊卻無比纏綿,無比曲折,令人心醉神搖,因此馮金伯才說它“詞意婉約”。不妨詳細來談。詞的上片本來是寫情人不能聚首的愁苦,但“愁苦”既無形又無色,如果直寫“愁苦”本身,恐怕就不容易寫得形象而感人。詞人巧妙地避開了這種尷尬,從景上著眼,以景顯情,景即是情,這就有了曲折,而“情”再加上曲折,也就有了“詞意”的“婉約”。那對峙聳立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是多么蒼翠啊! 一片湖光水色籠罩在迷惘的煙靄里,繚亂的春天來了,我的心里卻充滿了憂愁。這里說明是什么 “情”了嗎?沒有,但從那對峙的南北高峰 (如果二高峰是象征男女二人的翹首企盼或暗示二人的居處則更為明顯) 和春色里已使人隱約意識到了它的真實內容。而且這情是那么深、那么濃、那么重,仿佛就彌漫充溢在這無邊的山色湖光春意里,這又不是干巴巴的 “愁殺”之類的詞語所能言說的了。詞的下片寫相逢的喜樂,但寫得不著痕跡。詞里連用兩個 “意濃”寫二人的情意纏綿、沉摯無比。接下來主要著眼于人物的動作或舉止:一個坐著油壁車 (女),一個乘著青驄馬 (男),在九里松這個地方相會了。一切都是無聲的,但在這無聲無息的行止里卻讓人感受到了那強烈的愛戀和輕松的喜悅,讓人怦然心動,讓人久久難忘。詞的背景是秀麗可人的杭州,詞中所提到的“湖”就是西湖,九里松在西湖之西北,北高峰在九里松之西,亦即西湖之西北,南高峰在西湖之西南。“油壁車”是以油涂飾車壁的車子(或說是用油布蒙在車廂上的車子),乃古時婦女所乘。 “青驄馬”是指青白色毛相雜的馬。 詞的語言意境顯然是化用了樂府民歌 《蘇小小歌》: “我乘油壁車, 郎乘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這就為詞意增添了幾分纏綿、幾分柔媚、幾分婉約。
康氏 《長相思》 詞又是仿效北宋初林和靖的,林詞云:“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二詞風情格調很相近。馮金伯說康詞 “當與林和靖并佳”,這佳處也就是指“詞意婉約”。
上一篇:風格類·寄伊郁于豪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雅潔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