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楹聯·蔡邕
字伯喈,東漢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少博學,好辭章,善操琴,妙音律。數學天文,無不通曉。建寧中,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后因上書批評朝政獲罪,流放朔方。遇赦后,亡命江湖十余年。董卓當政時,再度出仕,初置祭酒,又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歷三臺。后拜左中郎將,故世人稱之“蔡中郎”。封高陽鄉侯。及王允誅董卓時,他受牽連而入獄,死獄中。擅長篆、隸書。世上傳說他曾經入嵩山學習書法,于石室中得一素書,上面篆寫李斯并史籀用筆之法,于是苦苦研誦三載,終于明白其旨意。熹平四年與五官中郎將堂溪曲等上奏靈帝獲準。蔡邕乃親書于碑,延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碑始立,觀覽摹寫的人眾多,車乘日千余輛,填塞街陌。又傳其曾在修鴻都門時,見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在墻上刷字,受其啟發,歸而作飛白書。唐張懷瓘《書斷》卷上謂蔡邕飛白書“得華艷飄蕩之極”。卷中列其八分、飛白入神品,大篆、小篆、隸書入妙品,評曰:“體法百變,窮靈盡妙,獨步今古”。又曰:“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他所書的漢碑主要有《鴻都石經》、《真定宜父碑》、《范臣卿碑》等。書論主要有《大篆贊》、《小篆贊》、《九勢》、《隸書勢》、《筆論》等多篇。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蔡倫
下一篇:舞蹈·蟒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