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新妝出鏡心(2),自知明艷更沉吟(3)。
齊紈未是人間貴(4),一曲菱歌敵萬金(5)。
【注釋】
(1)酬:酬答。朱慶余:寶歷(826)進士,越州(治所在會稽縣,今浙江紹興)人,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協律郎等職。長慶中,入京應試,拜見時任水部員外郎張籍,籍對其詩作喜愛有加,極力推薦,兩人遂成忘年之交。
(2)越女:越州女子。春秋時美女西施出自越國,后世便以越女代表美女。出鏡心:好像從鏡中走出一樣。意思是越州美女天生麗質,剛剛化妝出來,就好像從鏡中走出來的一樣,明艷靚麗。
(3)沉吟:沉思熟慮地吟詠。此處引申為頗為得意,自我欣賞的意思。
(4)齊紈:產于齊國(今山東一帶)的白色絲織品。
(5)菱歌:采菱時唱的歌。敵:即“抵”,比得上的意思。
【賞析心得】
唐穆宗長慶中(大約822或823),來自美女西施老家越州的青年詩人朱慶余,帶了自己許多詩稿來到京城,拜見大文豪韓愈的得意弟子,備受大詩人白居易推重的詩人張籍。時任水部員外郎的張文昌(張籍的字),看了這位年輕人的詩作,大為贊賞,隨即選了最好的二十六篇,“置于懷抱”,廣為推薦。張籍與王建齊名,同為樂府新詩名家,稱為“張王樂府”,名重當時。朱詩經張籍一推介,很快流傳開來,古有西施,今有朱詩,“越女”詩美,名震京師,為朱慶余不久后登科及第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臨近科考,朱還惴惴不安,特作了一首《閨意》絕句,上呈張水部,作一試探,詢問自己能否考中。朱詩為: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詩以閨房情事比喻考試,畫眉比喻詩文,將張水部比作新郎,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自然是皇上啰。詩中的主人公也就是詩人,將自己比作應考,要見公婆的新嫁娘。她羞答答、膽怯怯,精心化妝,尤注意畫眉,然后小心翼翼地向新郎試探,自己的畫眉深淺是否迎合時尚,能得到舅姑的認可嗎?一句話,自己是否考得中。張籍接過詩一看,明白朱詩意圖,更理解這位后生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態:猶如一位年輕貌美、顧影自憐的新嫁娘,臨考之前,自詡才華,又恐不能中選,心懷忐忑,應該給予鼓勵,他立即和詩七絕一首《酬朱慶余》: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對朱《閨意》絕句,張籍大為稱贊。意思是說,你的詩很好,就像當年美女西施化妝后從鏡中照出來一樣,靚麗無比。就是齊國最美的絲織品齊紈也比不上,這一曲鏡湖菱歌,抵得上萬金珍貴。并極力鼓勵他,就像你對自己的詩作充滿信心一樣,要相信自己的文才,更加從容準備,沉作應考。朱作張答,兩詩均是說科舉考試之事,但均以另一事來比喻,別出心裁,含蓄巧妙。“越女”獻詩,張公酬和,一時傳為美談。不言而喻,朱順利地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金榜題名,中了進士。朱慶余與張籍登科及第,整整相差二十七年,張籍與朱慶余忘年之交,提攜后輩人才不遺余力的精神,歷來為人稱道。“越女”“畫眉”詩作酬答的故事,從此成為詩壇佳話。
上一篇:盧綸《逢病軍人》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薛濤《籌邊樓》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