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奇秀清逸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史邦卿《杏花天》詞云:“軟波拖碧蒲芽短(下略)?!苯獔蛘略疲骸笆钒钋渲~,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苯喈敃r詞手,而服之如此。(楊慎 《詞品》 卷四)
【詞例】
杏 花 天
清 明
史達祖
軟波拖碧蒲芽短。畫橋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覺芳情較懶。
春衫瘦、東風剪剪。過花隖、香吹醉面。歸來立馬斜陽岸。 隔岸歌聲一片。
【解析】 “奇秀清逸”是詞的一種風格特征,即是出奇地秀麗清逸。蘇東坡曾經提出詩應 “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詩人玉屑》 卷10),“趣”指詩趣,詩味,“奇趣”,就是要求詩有出奇的不同異常的詩趣與詩味。這種韻味是怎樣取得的呢?蘇東坡指出的途徑是: “反常合道”。雖描寫奇妙,一反常道(即習見的常情、常理陳舊的構思,表現方法),卻又能合乎感情邏輯,更能深刻動人地表現詩人的生活感受與獨特發現。有奇趣的詩歌,就能給讀者以新奇的美感,快樂的美的享受。如俄國別林斯基在 《萊蒙托夫詩集》 一文中所指出:“詩并不依樣畫葫蘆地描寫花園里含苞怒放的玫瑰花,卻舍棄它的粗俗的實體,僅僅取其芬芳馥郁的香味,奇譎變幻的色彩,用這些東西來做成一朵自己的玫瑰花,比實物的玫瑰花更好,更華美。”
南宋詞人史達祖,字邦卿,有《梅溪詞》一卷。姜夔稱其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李長吉(李賀)之“韻”即是有“奇趣”,他的最為人傳誦的名句:“石破天驚逗秋雨”,(見《箜篌引》)乃寫二十三弦的箜篌高音震動天上紫皇,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給震得裂開了,以至秋雨從縫隙中漏了下來。這個奇特的想象是李賀的創造,“石破天驚”已成為成語,廣泛使用,可見其成功。我們看史達祖例詞:
《杏花天》小令寫清明景色。首句“軟波拖碧蒲芽短,”是說柔軟的水波好象拖住碧天,使光陰慢行,本當雨紛紛的清明時節,卻是晴暖天氣,畫橋外花柳更有精神,使人覺得芳花情緒懶于走開,使水波、花柳都有人情,充分體現了情景交融的特點,“會句意于兩得”乃指句意既得景又得情,融情景于一家。一開始即給人以奇麗景象: 湖上軟波拖碧,蒲芽短小。先聲奪人,使讀者嘆服。詞的下片,寫詩人在“東風剪剪”之中,輕衫醉過花隝,立馬斜陽岸邊,又聽到隔岸一片歌聲,這是多么美好的畫面,是人生中值得回憶的美的瞬間。
此詞既寫出清明奇麗景色,又表達了詩人的高情逸興,顯現了一種奇麗的美,清逸的美,凈化、升華了讀者的感情,所以奇秀清逸是一種高品位的詞風。
張镃評史達祖詞云:“史生詞,織綃泉底,去塵眼中,妥帖輕園,辭情俱到,有瑰奇警邁,清新閑婉之長,而無沲蕩汙淫之失,端可分德清真 (周邦彥),平睨方回(賀鑄)。”(《詞林紀事》卷13)可見史詞在南宋當時即得到相當高的評價。姜白石亦是當時詞壇高手,如此佩服,史詞確有勝人之處。他指出史詞特點為“奇秀清逸”,確是很好概括,這與張镃所指出的“瑰奇警邁”、“清新閑婉”,是一致的,不過更加明確而已。
史達祖《雙雙燕·春燕》,是其代表作:“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娥,日日畫欄獨憑?!贝嗽~以擬人化筆法寫春燕,又以燕喻人,生動清奇,詩味無窮。王士禎評云:“詠物至此,人巧極天工錯矣?!?《詞林紀事》 卷13) 贊其人工巧奪天工。姜白石最賞其“柳昏花暝”之句。燕子回來得晚,是因為看夠了花柳,它在繁密的花柳中貼地飛行,所以感到“柳昏花暝”,雖寫燕子,又不僅限于燕子,還寫出了紅樓女子的心態,她正憑闌注目晚歸春燕,帶著羨慕之情,寫出了一種景中含情的較高境界。
為此句王國維還與賀裳有過爭論,見《人間詞話》。賀裳在《皺水軒詞筌》認為姜白石贊“柳昏花暝”,不賞其“軟語商量”,有“項羽學兵法”之恨。(指項羽學時不求甚解,只學一點便不想再學) 王國維不同意賀說,贊成姜說,并提出“畫工”、“化工”之別。認為“軟語商量”是畫工,有形似,畫得像。“柳昏花暝”是化工,有神似,寫出精神,除相像外有更多情味,有一種較高的境界。王國維的話是有說服力的,總之,姜白石的看法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證明是正確的,他所概括的史詞風格特點:“奇逸清逸”也是妥貼的。
上一篇:抒情類·放誕得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直筆勁筆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