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氣雄調雅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張安國孝祥,號于湖,烏江人。……著有于湖詞一卷。聲律宏邁,音節振拔,氣雄而調雅,意緩而語峭。集內念奴嬌過洞庭一解,最為世所稱頌。(查禮 《銅鼓書堂詞話》)
【詞例】
念 奴 嬌
張孝祥
洞庭草青,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徑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解析】 氣雄調雅,即氣勢雄健,格調高雅脫俗。作者張孝祥是一個有強烈愛國主義思想的人,宋乾道二年 (1166) ,他遭讒落職,由桂林北歸,時近中秋,途經洞庭,相邀小吏泛舟洞庭賞月。眼望平湖秋月的浩淼景色,一股昂揚、雄健的情緒勃然而生,暫時沖淡了因遭讒落職帶來的憂患意識,凈化了心靈。為讀者展現了一派清澈空明的自然境界和作者超然物外的心靈世界。
詞的上片展現了 “天人合一”的境界。起句是對洞庭湖的全景攝入,氣勢恢宏。“青草”是與洞庭相連的湖。時近中秋,洞庭湖寧靜美妙,纖塵不染。“玉鑒”句極寫皓月朗照下的洞庭湖明凈光潔,“玉鑒” 即玉鏡,瓊是美玉,瓊田則為玉田。“三三萬頃”則言湖面之廣闊。在這個廣闊無垠的世界中,當 “著我扁舟一葉”時,感到個人顯得那樣渺小。“著”字有 “安”、“置”、“容”等含意,頗有自然造化為我所用,“天人合一”的意味,氣勢雄健,高雅脫俗。“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大自然的廣闊美妙使作者從中得到啟迪,心靈得到盡化,思想隨之升華。在宇宙母親的懷抱中,個人的雞蟲得失算得了什么?這種心物融合的美妙體驗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如陶淵明詩云 “此中有真意,欲辯己忘言。”此時,積聚在作者心頭的憂患情緒,至少暫時一掃而空,反映出他雄健的氣魄,積極昂揚的氣勢和超然曠達的胸懷。
下片著重寫詞人自我內心的 “澄澈”。“嶺表”指五嶺以外,今兩廣一帶。“經年”,一整年。此指作者在廣西南路任經略安撫使的時期。這是由洞庭湖的清澈聯想到自己在嶺南一年的為官生活,他認為在這期間,他的所做所為問心無愧,光明磊落,可以肝膽照人。他的品性是冰清玉潔的。這番表白,無疑是對小人讒言的反擊。“短發蕭騷襟袖冷”,“蕭騷”是形容頭發的稀疏短少,猶如秋天的草木。這句暗寓了自己在世間的不得志,又從暫時的解脫中折回到現實。但這種情緒剛襲來,馬上又被昂揚的氣勢壓倒、推開:“穩泛滄溟空闊”,“滄溟”本指海,此指洞庭湖。這是一個雙關語,即具體寫穩泛湖面的從容之舉,也表現對群小進讒的蔑視,顯示了 “舉世非之不加沮”的雄健氣魄,和高雅脫俗的品格。接著詞人就勢把情緒推向高潮: “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他要吸盡長江的水,把北斗七星當酒器,盡邀天地萬物來坐陪。這是何等廣闊的胸襟,何等雄壯的氣魄! 詞的最后兩句落入平穩,寫出悠然自得,超凡脫俗的感受: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此詞在張孝祥作品中“最為杰特” (魏了翁 《鶴山題跋》 卷二) 。它兼有蘇軾的曠達和豪放,故與蘇軾的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被公認為宋詞中詠中秋的雙璧。
古往今來,人生在世總有種種不如意,如何消除排解各種憂愁情緒、苦悶的心理?中國文人經過長期尋求、探索,發現無窮無盡的宇宙是溶化和揮灑人生各種憂患的最好對象。屈原在“徬徨山澤”中寫下了 《天問》 ; 陳子昂在受挫后寫下了 《登幽州臺歌》;張若虛在 《春江花月夜》 中詢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他們都表現出深沉的“宇宙意識”。蘇軾等宋代一部分有識之士,更有意識、更自覺地掌握了擺脫困惑和煩惱的外在依托,從而達到比前人更為超脫、曠達的新境界。這也正象王國維說的: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 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間詞話》)。
上一篇:風格類·氣沖斗牛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化剛為柔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