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詩鼓吹
唐詩選本。十卷。金元好問輯。元刊本不著編輯者姓氏,據趙孟頫序,知為好問所編,其門人郝天挺注。《四庫全書》即以此本收入,且云舊有姚燧、武一昌二《序》,姚《序》謂宋高宗嘗纂唐宋軼事為《幽閑鼓吹》,故好問本之。四庫館臣以為:“《三都》、《二京》,五經鼓吹”,其語見于《世說》,好問立名,當由于此。胡震亨《唐音癸簽》則謂是書乃“以聲調宏壯震厲,同軍樂之有鼓吹,故名”。選七言律詩五百九十六首,凡九十六家,作者各題其名,唯柳宗元、杜牧題其字。第四卷有宋邕詩十一首,郝天挺注以為實出《曹唐集》中,題作宋邕,當必有據。然第八卷則有以宋人詩誤入的情況,是其疏舛之處。其書與方回《瀛奎律髓》同出元初,而去取謹嚴,軌轍歸一,大抵以遒健弘敞為宗,無宋末江湖、四靈瑣碎寒儉之習。故四庫館臣以是書出方氏《瀛奎律髓》之上。郝天挺之注頗簡略,但釋出典而不甚發揮,故不涉于穿鑿。后之刊本均以元選與郝注并行,如元京兆日新堂本(北圖藏)、元沖和書堂本(浙江藏)、元至大元年(1308)浙省儒司刻本(臺灣中央圖書館藏)及四庫所收之通行本。是書又有名《唐詩鼓吹大全》、《高明選增便蒙唐詩鼓吹大全》者,亦為郝注本。至明代,則有廖文炳補注。文炳別號錦臺居士,新會人,曾舉孝廉,為瓊山學博。其書名《唐詩鼓吹注解大全》補郝注外,復增詮釋,刊于明萬歷七年(1759)。清人錢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陸貽典不滿廖書,復刪改之以成《唐詩鼓吹箋注》。四人均康熙時虞山(今江蘇常熟)人。陸貽典《題詞》云:“廖君者起而竄郝之舊文,綴全詩之解,意亦自謂抽精啜髓矣。然多以附會穿穴為擅場,偽造假設為長技。由慧眼觀之,則猶鬼家之活計,日下之孤燈耳。”錢、王之注箋對廖解有所刪改,但對郝注則保存原樣,且廖注、郝注及己之補注均分別標出,校勘亦標明各家,故四庫館臣以為較一般明人臆改古書者差勝。此書有順治十六年(1659)原刻本。《唐詩鼓吹》雖號為唐詩選本,但初盛唐僅錄張說、崔顥、王維、李頎、岑參數篇,馀皆元和以后人詩,杜牧、李商隱、陸龜蒙及五代譚用之入選獨多。這一方面是因為本書專選七律,此詩體在初盛唐時期尚不成熟;另一方面也顯示了由宋至元的唐詩選者對中晚唐詩的重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謂“元遺山《鼓吹》多收晚唐,以為人格,亦非善本”,似未能客觀考慮歷史潮流及時代風氣。《唐詩鼓吹》是唐詩研究史上較重要的一種選本,故影響較大,除上述注解箋釋本外,尚有清人評點本多種,評點者有錢謙益、何焯、法式善、董文煥、紀昀、趙執信、朱三錫、吳汝綸等。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詩歸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