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清婉奇麗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張叔夏云: 去非臨江仙一闋,真是自然而然。其詞云:“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清婉奇麗,集中惟此最優。(王弈清《歷代詞話》卷七引胡仔語)
【詞例】
臨 江 仙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成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眺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解析】 清婉奇麗,即清新委婉,新奇流麗。
陳與義的這首 《臨江仙》 歷來被視為佳作。這是作者經歷了靖康之難,退居湖洲青墩鎮的僧舍時所作。痛定思痛,分外感慨,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首句以 “憶昔”二字領起,把讀者帶往二十多年前的洛陽市中。午橋,指午橋莊,在洛陽南十里處。唐代裴度的別墅綠野堂曾建于此,他晚年常和白居易、劉禹錫等把酒論詩,歡飲達旦。北宋初,此堂為張齊賢所有,他曾有詩曰:“午橋今得晉公廬,水竹煙花興有余。”可見午橋在歷史上是文人會萃之地?!白卸嗍呛烙ⅰ泵鞔_點出特定環境中的特定人物。“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這是對豪飲盛會的描寫,以清麗委婉之筆,勾畫出幽美的意境,烘托出 “豪英”們的閑情雅興。“長溝流月”交待宴飲是在月光皎潔的夜晚,這里作者沒有寫空中之月,而是寫水中之月,描繪出水光月色的動態美,更顯出環境的清幽,興致的高雅。“杏花”兩句,的確 “奇麗”,王士貞說它是 “爽語”,張炎認為它 “自然而然”。因為作者將動與靜、光與影、色與香巧妙融合為一體,把當時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寫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劉熙載則從意脈角度考慮這兩句的作用是:“此因仰承 ‘憶昔’,俯注 ‘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藝概》 卷四) 正指出了此詞的清婉奇麗之處。
下片從歷史回到現實,寫飽經喪亂后不勝滄桑之感。“二十余年如夢,此身雖在堪驚?!眹萍彝?,萬里奔波,九死一生,一種痛定思痛,劫后余生的感嘆涌出,怎能不“驚”?這同李清照飽經憂患后發出“人在何處”的感嘆是一樣的,這種感受在當時具有典型意義。最后三句點題,將深沉的悲嘆化為曠達,從對空間的觀望轉入對時間的思索;古往今來多少盛衰興亡“欲說還休”,難以理出頭緒,作出判斷,更無力改變,索性統統付諸漁歌,起于三更吧! 這余音裊裊,不絕如縷的結尾,令讀者產生無窮的聯想。難怪胡仔在 《苕溪漁叢話》 中稱其“清婉奇麗,簡齋惟此詞為最優?!?/p>
與陳與義的這首詞在內容、藝術構思以及表現手法有同工異曲之妙的是趙佶的 《眼兒媚》: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ǔ侨巳ソ袷捤鳎簤衾@胡沙。家在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贝嗽~為宋徽宗趙佶被俘北上后所作。上片亦以“憶昔”領起,極寫玉京昔日的繁華,運筆清婉奇麗,下片寫被俘后的愁苦心情。上片以弦管笙琶結,而下片以羌笛結; 一寫繁華的帝王生活,一寫北囚的俘虜處境。而陳與義的 《臨江仙》 上片以笛聲結,下片以漁唱結,二者都堪稱清婉奇麗,異曲同工。所不同的是趙佶抒發的是帝王之悲,帶有咎由自取的性質。
上一篇:風格類·清新簡遠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婉艷語而含雅度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